一塊巨石,把電視行業的下水道蓋子砸了一個洞;通過洞口,人們看到了誠信被污染后產業鏈中的淤泥……
本月初,《人民日報》刊登連續報道,揭露“電視收視率發現造假行為”,曝光個別地方衛視“收買”樣本庫家庭、“操縱”收視率的惡劣手段,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本報記者幾經周折,請首發該報道的人民日報記者和全球最大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前高管為讀者解讀收視率樣本庫“污染”背后的謎情。
樣本資料在QQ上公然出售
“能找到一戶曾經的樣本家庭,真不知道我有怎樣的運氣。”撥通人民日報記者小曹的電話,傳來她的感慨。前段時間,她無意間在QQ上收到一則廣告信息,賣家發售的是專業機構索福瑞收視率調查樣本庫的家庭資料,在信息末尾,竟然這樣寫道:“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做高收視率!”
收視率,天天掛在人們嘴邊,可要說誰家裝有收視率數據收發的裝置,概率幾乎等于零。小曹費盡周折,終于找到退休工人老孫一家,國內調查專業機構索福瑞在某城市選定的一戶“樣本”家庭。
老孫一家向《人民日報》披露了成為“樣本”后的遭遇:去年4月,一位不認識的女同志敲門來問,說是否愿意裝一個電視測量儀,一個月給50元調查費。“不就是看節目時讓按一下寫有自己名字的遙控器嗎?我們沒多想就答應了。”沒想到,麻煩接踵而至,才裝幾天,外省市一家電視臺就找來,說如果晚上8點到9點30分看他們臺的一個節目就有獎品相送。老孫一家依言行之不久,他們又來電要求每晚至少看一個半小時該衛視的節目。“獎品”也都兌現了,每個月寄送茶葉,逢年過節還有禮品,后來又改成每月200元現金。
不久,他們家接到的騷擾電話越來越多,“家里的電話、姓名、地址啊,好像全國各地的衛視都知道了似的,都是來談‘合作’的。”老孫說。“我要找到一家,那可是千難萬難,可是各地的電視臺,照著樣本庫資料找上門來,卻是輕而易舉。”小曹對記者感嘆。
最后,老孫選擇了一家待遇最高的,每天固定收看,那家電視臺盯得也很緊,經常打電話來核實。大半年后,索福瑞派人來取消了老孫一家的樣本資格,撤走了機器。可能是信息滯后的緣故,前不久還有西部偏遠衛視的小伙子送來食品禮物,要求“每個禮拜至少看兩個晚上他們的臺”,就還有400元現金可拿。這一輪折騰走下來,老孫感到不是滋味,“我們心里也氣啊。明明說好是信息保密的,怎么這么多人知道我家信息。我也想知道,是誰把我們的信息泄露出去的?”
消息見報后,各地媒體挖地三尺找出一些曾經的“樣本家庭”,“收買”的行情大同小異:一包茶葉,一袋大米,或一瓶食用油,或幾百元現金。戳破神秘外衣的收視率竟會如此貶值。
十幾個樣本可操縱幾個百分點
記者從網上看到,質疑收視率被操縱的聲音一直不斷。某些電視劇藝術質量并不高,收視率卻排名全國前三;一些衛視辦得并不出色,收視率排行榜上它們總是靠前。
“很早就聽說索福瑞的數據曾經被操縱。”專業媒介視聽調研機構AGB尼爾森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高管這樣對記者說。據其所述,上千萬人口的城市會有200至500戶左右樣本家庭,全國樣本約上萬個。
“看上去500戶家庭不能代表一個城市的收視情況,但其實樣本的比例是有講究的,統計學上這是一個誤差率最小的比例值。但也正因為少,所以容易被人鉆漏洞。你想啊,那些人要去收買用戶,因為樣本庫總數并不多,十幾戶的樣本數據被操控,總體的收視率就非常容易上去。”
他向記者介紹了一些收視率樣本上的常識,如抽樣選取非常復雜,要考慮到性別、居住地、收入、學歷、職業的代表性,以及家庭成員中無電視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等,樣本人群一年必須輪換一次;調查機構不允許以獎勵形式報答用戶,“最多到年底送一點臺歷什么的”;為不影響用戶收看電視的心情,也為了數據更精確,測量儀設計成一個電子表的外形,“隱藏”在角落,以秒計收視情況。未曾想,進步的技術和嚴格的制度,在造假的“智慧”下不堪一擊。
《百家講壇》險遭收視率扼殺
對電視行業來說,收視率已經成為一個“獨裁者”。
收視率一頭連著廣告投放商的錢袋,一頭連著電視制作人的飯碗,現實生活里一幕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荒誕劇的上演,提醒人們警惕收視率背后正在被忽視的道德底線的東西。
“收視率不僅是一個數字,是要專門人員‘翻譯’的。”AGB尼爾森前高管曾經目睹電視臺在很多時候的輕率做法,并常常因此扼殺了一些不錯的節目。“CCTV10臺的《百家講壇》,在全國收視率并沒有多高,可是經統計人員分析采集到的樣本數據發現,有一個特定的群體收看這個節目的比例非常高,就是高學歷人群。”由此,《百家講壇》才幸免過關。
一位網友說:“好懷念以前沒有索福瑞收視率的時候,那時候的電視節目真好。電視臺也不會斃掉一些收視率不高但是節目形態比較好的節目。”
嗚乎哀哉,這一切能全怪收視率嗎?
本報駐京記者 吳越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