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色GDP核算、規劃環評的實施,仍在舉步唯艱的時候,建立“圓桌對話制度”,有利于公眾行使監督權,促進相關部門和企業履行其職責,讓4萬個億在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最大限度地不以犧牲環境的利益為代價。
3月11日,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吳曉青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中央出臺關于擴內需促增長政策以來,環保部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從嚴把關,對存在環境隱患的總投資1040億的14個化工、石化、鋼鐵、火電、造紙等項目實行了暫緩審批或者是不予審批。(3月12日《新京報》)
國家將投資4萬億,用以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這是今年兩會的一個熱門話題,這4萬億怎么花?“期待4萬億的信息更加公開透明”是代表委員的關注點之一。
兩會代表熱議包括:4萬億的投資,對我們已經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會有什么影響嗎?還有,在這種大規模的建設中,環境保護將如何得以重視并實施呢?會不會有些地方急著刺激增長,就大上投資快、見效快的項目而忽視了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呢?提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特事特辦”,結果傷害了大自然,也傷害了我們自己。
2007年1月至5月,環保總局(現更名環保部)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814件,與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8%。其中,群眾來訪197件,比2006年增長27%。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呈上升趨勢。如何化解環保糾紛?
目前,我國環境治理的主體包括三方:政府,包括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代表公共管理與服務;企業,包括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市場機制;公眾,包括非政府組織等。雖然政府、企業等工作人員下班回家后都是社區居民,但是,社區的環境治理往往是目前的薄弱環節。
世界銀行高級環境經濟學家王華近年來也一直在中國各地推行“圓桌對話制度”,這不同于我國傳統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通過各級環保部門對造成污染的單位下達關停、限期整改的通知和意見,而是采用公眾參與社區環境圓桌對話,來自環保局、企業、街道和社區居民等代表坐在一起。
其實,唯GDP發展觀的背后已經不是地方官員執政思路或者觀念問題,而是利益問題。一些地方官員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績,和追求暴利的企業結合起來,不顧當地的資源環境條件,以發展能源為由,跑馬圈水,無序開發水電,然后又以用電為名,亂上化工和高耗能企業,如此惡性循環。
因此,當綠色GDP核算、規劃環評的實施,仍舉步唯艱的時候,建立“圓桌對話制度”,有利于公眾行使監督權,促進相關部門和企業履行其職責,讓4萬個億在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最大限度地不以犧牲環境的利益為代價。
4萬個億,不是一個小數目,怎么花,關系民生,也關系著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汪永晨 北京 記者)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