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三鹿問題奶粉刑事系列案的首批案件開庭審理,共有6名被告走上審判席。此前,石家莊市政府確認三鹿集團進入破產清算的法律程序。有著52年歷史的三鹿是中國最大的嬰兒奶粉生產企業,奶粉產銷量連續15年全國第一。2008年9月11日晚間三鹿承認700噸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宣布召回所有嬰幼兒奶粉,隨后衛生部確定受污奶粉可導致結石。此事一出讓人們對食品安全草木皆兵,全國食用奶粉的嬰幼兒排隊做泌尿系檢查,根據衛生部通報,全國報告有29萬余泌尿系異常的嬰幼兒。累計住院患兒共5.19萬人,數名嬰幼兒死亡。有關部門同時對全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的產品進行檢查,共有22家企業被檢出三聚氰胺,中國乳品業形成強烈震動。一段時間內奶農奶廠職工相關乳品行業從業人員陷入困境。事件發生后,國家積極處理善后,免費救治腎結石患兒。同時追查責任人,免除了多名主管官員的職務,抓獲摻雜三聚氰胺犯罪嫌疑人。針對此事件暴露出來的食品安全管理漏洞,政府廢除了食品免檢制度,出臺相應法規,規范乳品生產;加強對食品添加劑標準的修訂和使用監管。12月2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布消息,三鹿等22家責任企業將對近30萬名確診患兒給予一次性現金賠償,并共同出資建立醫療賠償基金,負責患兒今 中新社發 畢春華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三鹿奶粉系列案開審再引深思 誠信株連重創消費信心導致行業之殤
三鹿奶粉系列案的開審,讓人們度過了一個沉重的周末。而這種沉重將延續到2008年最后一天,三鹿集團原當家人田文華受審。
痛定思痛,以“鹿”為鑒,需要跳出三鹿奶粉事件本身。權威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從“誠信”這一法律的基本原則上作了更為深入的思考。他們認為,企業誠信的缺失是大禍釀成的根源,接下來乳品行業被推入了誠信喪失的深淵,隨后監管部門也遭遇了信任危機。乳品行業要想恢復元氣,重建市場信心,必須重筑企業誠信文化,而這一切又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強力監管。
12月26日上午,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制售含三聚氰胺“蛋白粉”的張玉軍、張彥章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首批受審。而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田文華,將于2008年的最后一天受審,其涉嫌罪名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此前,三鹿已經資不抵債進入破產程序,宣告這個曾號稱價值150個億的品牌灰飛煙滅。
至此,懸疑已久的三鹿事件,可以說是給了公眾一個確切的交待。然而,由此引發的討論和思考又再度風生水起。
“三鹿事件的成因很復雜,總的看來,這是企業誠信缺失見利忘義所惹下的大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三鹿事件最開始是對消費者個人的傷害,隨著受害者數量的增多,逐漸演變成一場社會公共事件,接下來乳品行業被推入了誠信喪失的深淵,隨后監管部門也遭遇了信任危機,最后整個民族經濟的形象都被抹了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帶著幾分沉痛的口吻,和記者談起了他對此事的思考。
不誠信釀成企業覆滅大禍
“黃金八年,一地雞毛。”這是媒體對乳品行業近年來發展歷程的總結。盡管連年高速增長,但乳品行業始終未能建立基于誠信的良性行業秩序,各種超常規發展手段被廣泛運用,其中,奶站的失控被公認為是造成今日乳品行業之局面的罪魁禍首。
據了解,在乳業發展初期,是農戶自己擠好奶企業派收奶員上門收。當奶牛養殖到了一定規模后,為了保證奶源的數量和品質,有的企業開始自己出錢建立奶站,運用現代化的擠奶設備,將奶農集中起來擠奶,奶站直接對公司負責,同時協調與奶農之間的問題。這樣一來,在乳品企業產業模式里,奶站成為企業和奶農之間的銜接橋梁。
隨著乳品行業的高速發展,后發企業為了加緊趕超和節約成本,采用了社會合作建奶站的方式。一家大型乳企老總在回憶文章里這樣記錄:“過去同行建一個奶站需要40萬塊錢,我4萬塊錢都沒花……因為每一個自然村莊里,每一個養牛的區域里總有有錢的,也總有有權的,有錢的和有權的加起來以后,完全可以做這個奶站。”
業內人士認為,私人奶站控制著奶源,但是與乳企之間沒有了實質隸屬關系,既有盈利的沖動又是監管的真空,成為整個乳品生產環節中“最不受約束的特權階層”。而在競爭壓力下,一些乳企對私人奶站所供應的乳品質量也逐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據三鹿知情人透露,其實在2007年第四季度,就已經發現奶源問題,但三鹿并沒有采取措施,直到2008年3月,已發現奶粉出現問題卻仍在“打自己的小算盤”,不愿承擔應負的社會責任,最終釀成企業覆滅的大禍。
“通常來說,企業的不誠信行為停留在民事層面,企業借此牟取一些不正當利益,但是由于乳制品特殊的性質,使得乳品行業出現的不誠信問題直接危害到了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上升到了刑事犯罪的層面,企業不誠信的問題也因此變得異常嚴重。”莫紀宏對記者說。
誠信株連將整個行業拖入深淵
三鹿事件之后,社會各界對企業誠信進行了全方位反思。
“國外常講消費者就是上帝,但國內很多企業偏不信這個。100噸牛奶只要有1噸出現問題,那么人們會認為剩下的99噸全有問題,這是廣大消費者所習慣的一種‘有罪推定’思維。”劉俊海說。
“市場經濟是最公平的,企業為消費者、為社會承擔了多少責任,就一定會獲得相應的回報。”莫紀宏表示。
一位媒體從業人員分析認為,三鹿的“覆滅”給人們上了一堂良心課。“企業和做人一樣,想在這個世界立足,就算不做善事,最起碼也不能作惡,哪怕非常小的三聚氰氨,加進食品里,加進非常微量,也遲早能捅出大婁子。企業侵害市場,一定會被市場報復。”
回顧奶粉事件的歷程可以發現,在三鹿事發之后,整個國內乳品行業迅速被消費者拋棄,產品紛紛下架,銷量迅速萎靡,曾經連續十年高速發展的乳品行業在短時間內陷入了哀鴻遍野的境地:
第一大乳企蒙牛近日發布業績預報稱,本年度可能虧損高達9億元,緊隨其后的伊利和光明在第三季度的虧損都在兩億元以上。截至目前,業內人士預計整個乳品行業的虧損將達上百億元。
此外,我國乳品出口量也大幅下降。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出口乳制品11萬噸,價值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左右,但三鹿危機之后,10月我國出口乳制品下降91.8%,其中奶粉10月出口同比下降99.2%。
“這是一種誠信株連,對整個行業包括地區經濟的傷害和影響將是持久而深遠的。”劉俊海認為,由三鹿奶粉引發的誠信危機將株連到三個領域:首先是縱向內部擴散到三鹿名下的其他工廠。并非三鹿所有的分廠都生產問題奶粉,但那些合法生產的分廠在問題奶粉事件后也可能倒閉;其次,橫向外部涉及到其他乳品企業,事實證明,蒙牛伊利紛紛深陷奶粉事件難以自拔;再次,在地域上影響到整個地區經濟,石家莊乃至河北省的食品生產企業都有可能名譽受損。
在近日召開的第七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也談到了企業誠信問題。他表示,造成三鹿這一危機的原因是復雜的和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企業誠信的缺失。他呼吁,企業要以“三鹿”奶粉事件為鑒,不斷強化企業誠信意識,使誠實守信真正成為企業的立業之本、興業之道。
食品安全制度遭遇信任危機
除了企業誠信外,食品安全領域的制度設計也成為人們思考的重點。
最為人們所詬病的是食品免檢制度。不少人認為,這一制度推行數年間,食品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制度本身實為利大于弊。而在三鹿事件后,國務院已決定廢止1999年發布的食品免檢制度,國家質檢總局也發布公告廢止了《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
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劉俊海對改進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提出了幾點想法。除了將監管由目前的“多龍治水”改為“一龍治水”這一已形成社會共識的建議之外,他還呼吁,賦予消費者協會和消費者啟動食品藥品國家標準修改程序的權利。同時,行業協會應清理潛規則以及違背中國法律的國際慣例和商事習慣,擇善而從。
還有專家表示,我國制定標準的思路也需要重新審視。國外的食品添加物標準大都采用“包含法”,只允許其中含有某些添加物,且規定了明確的含量。而我國的標準是“排除法”,明確的是不允許出現的添加物。而隨著新的化學添加物的不斷涌現,漏洞只能是越堵越多。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乳品行業內部固有的某些做法思路也有必要進一步修改。
在三鹿事件之后,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表示,目前,我國原料奶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用奶旺季,降低原料奶質量標準,搶奪奶源;用奶淡季,壓級壓價,限收原料奶,造成原料奶市場混亂,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應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機構,這實際上是加工企業與奶農之間的利益調節機制,可將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交乳品企業按質定價,并實行矛盾仲裁。
靠什么構筑誠信商業文化
在三鹿事件逐步明朗之后,各地有消息稱,乳品銷售有復蘇的跡象,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乳品行業的“災后重建”工作任重道遠。
“解鈴還須系鈴人。乳品行業要想恢復元氣,重建市場信心,關鍵還是在于企業自身。”劉俊海認為,今后,應該在企業和企業主中加大誠信教育力度,讓企業學會處理市場的盈利性和社會的公益性之間的關系。此外,乳品企業應以實際行動,在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廣告策略、受眾服務、公司管理等各個方面徹底貫徹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消費者并非企業的對手,而是市場經濟真正的主體。必須尊重消費者所有權利,包括他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權利,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劉俊海說。
“今后,在相關法律制度的設計上,應側重于約束企業和企業主,用制度構筑誠實守信的商業文化。具體說來,在制度設計時可以‘兩高兩低’為指導思想,即‘提高企業違法成本,降低企業違法收益;提高消費者維權收益,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劉俊海說,“比如,在民事訴訟法修改中添加集體訴訟制度,將極大地節約消費者維權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提高對不法企業的威懾力。”
據了解,已經完成三審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對于食品行業的部分制度缺陷進行了彌補。草案中規定,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有消息稱,由于國務院目前正根據審議意見,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食品安全全程監管等問題作進一步研究論證,國務院建議將食品安全法草案提請明年2月下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繼續審議。
莫紀宏對此表示期待,在他看來,加強監管是首要問題。惟有如此,才能徹底杜絕企業的不誠信行為。
“在三鹿事發前,曾有媒體報道說三鹿奶粉出廠時經過了一千多道檢測程序,為什么還是沒查出問題?因此,很多時候并不是制度有問題,而是執行有問題。包括食品安全領域的許多法律法規也是如此,有沒有被真正執行到位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莫紀宏說,“總的來說,杜絕失信行為,構筑企業誠信文化,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強力監管。”(杜曉 馬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