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央企負責人會議。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透露,由于政策性虧損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企業整體效益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今年1-11月央企累計實現利潤6830.4億元,同比減少2393.7億元,下降26%。(《京華時報》12月16日)
對于央企利潤同比下降26%的原因,國資委給出的解釋是政策性虧損與金融危機的影響,這話倒是切中肯綮。特別是政策性虧損一條,直指央企的要害之處。
以中石油與中石化為例,前一段時間由于國際成品油價格一路暴漲,一度逼近150美元/桶大關,而國內僵化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滯后性,導致中石油與中石化深受其害。前10個月兩大石油企業煉油板塊累計虧損1804億元,其很大一部分因素,正源于國內外成品油差價。而五大電企利潤下滑551億元的原因,則是煤價的放開與電價統得過死所致。
應該看到的是,由于政策性虧損,央企的確為穩定國內的CPI指數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不可否認,當國際成品油價格一路暴跌之時,國內的油價依然居高不下,兩大油企同樣享受著暴利的快樂。據稱,由于當下國內油價的堅挺,兩大油企每天獲利以億來計,如果按照這樣趨勢發展下去,估計兩大油企前10個月的虧損,又會因為“政策性”而止虧。再看這樣一個例子:北京證發投行總監王堅也表示,電力行業、石油石化行業由于在上下游獲政府支持,可順利緩和;只要煤價下跌到合理的價格,發電企業就能止虧。
多么完美的一個悖論啊,從政策性虧損到政策性止虧,無論是央企虧本還是贏利,都與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能在政策上找到依據。倘若再把國家前一段時間為兩大油企發得政策性補貼、給三大航空公司注資的數百億元資金計算進去,那么央企扭虧為贏,實際上也不是件難事。
當然,有人會說,美國也以政府的身份為其治下的企業注資。譬如,已經注資的花旗銀行,等待注資的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為大型央企注資?簡單的類比自然是容易的,但若是分析兩國企業所處的政策環境,顯然是不同的。美國的企業遵循的是完全市場化的經濟規律,而我們的企業遵循的則是半計劃半市場的混合經濟模式,甚至在我們這里,計劃性的政令所起的作用,遠勝于市場規律本身所起的作用。所以同樣是注資大型企業,二者所面臨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為何央企賺也政策性,虧也政策性?這就牽涉到央企的體制問題,雖然國資委一再聲稱,從2002年到2007年,5年間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7.1萬億元增長到14.8萬億元,但央企資產總額的飛速增長,與國家壟斷有關,與政策有關,與企業自身經營的關系卻并不是很大。在一個絕對壟斷的行業之中,有哪個壟斷企業會不賺錢呢?
可以預期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之下,那些虧損的央企又會交出一份漂亮的年報或是明年的季報,但那又如何呢?一直生長于政策性扶持的溫室之中,央企的經營與發展又要到幾時才能真正長大?看看中國鋁業投資力拓導致的巨額虧損,再看看中投公司投資黑石產生的巨額虧損,難道我們的央企只能永遠地墻內開花?這些問題顯然更值得有關部門的官員認真思考。(羅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