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九日電 題:中歐經貿步入“后蜜月期”
中新社記者 俞嵐
三年前的五月,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激情洋溢地宣布,“中歐已經訂婚”。三年后的今天,中歐已經走出了“蜜月期”,進入“后蜜月期”,開始習慣在吵吵鬧鬧中過日子。
昨日,中歐大家庭的主要成員齊聚北京,就雙方關切的貿易失衡、人民幣匯率、全球氣候變化、市場開放、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地溝通。
會前,有輿論認為,歐盟重要官員此次悉數到訪,集體給北京施壓,或將使峰會火藥味十足。歐盟當前的確面臨困境:歐元加速升值致使出口受阻、通貨膨脹加劇、內需不足、經濟增長乏力。而當中,對華貿易逆差激增更是“挑戰歐盟忍耐底線”。歐盟官員近期頻頻放出“狠話”,愈益加重峰會緊張預期。
但事實上,昨日舉行的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及第四屆中歐工商峰會氣氛熱烈、友好而務實。其間雖然也有小爭執,但雙方均以樂觀和建設性態度努力尋求平衡。
在解決貿易失衡問題上,歐方希望中方做出更多承諾。中方回應,中國并不追求貿易順差,對歐順差增長主要是國際分工的不同和雙方經濟比較優勢所致。但中國政府重視歐盟在貿易平衡問題上的關切,已經并將繼續采取多項擴大進口措施,促使雙邊貿易趨向平衡。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歐方認為人民幣價值低估給中國帶來“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建議加快升值步伐。中方回應,匯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貿易差額,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而弱勢美元更是憑空插上一腳。
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歐方期望中方加大保護力度。中方表示,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的態度和立場非常明確,愿與歐盟一起努力,共同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合作等問題上,中歐雙方亦達成共識,承諾繼續深化合作。歐盟方面將提供五億歐元,幫助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中歐之間具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建交三十二年,建立領導人會晤機制業已十年,二00三年雙方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當前,歐盟已躍居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今年有望超過三千三百億美元。過去十年,歐盟在華實際投資增長了三倍多,近兩萬家歐盟投資企業落戶中國;歐盟繼續保持中國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新簽合同近七百億美元。
步入“后蜜月期”的中歐經貿,無疑將面對貿易摩擦等更多“現實問題”,會少了些浪漫,多了些爭吵,但雙方感情基礎仍在,彼此依然需要。歐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領先,服務業發達,管理理念先進;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著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這種互補,為“后蜜月期”的牽手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