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根據日本和美國的經驗,股市和房市火熱通常會造成收入差距的擴大
自2003年和2005年底以來,房市和股市先后進入持續繁榮期,至今仍方興未艾。然而,“全民炒股”和各地房價的節節攀升會否造就一個全民共富的和諧社會?抑或反過來會讓本已不堪重負的社會差距雪上加霜?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在資產部門擴張和收入差距上,共識可能會更容易達成。國際社會的普遍經驗是:一國的資產價值急升時,該國的收入差距將隨之加大。
日本的經驗如此。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柏在《日本經濟的悖論》一書提供了日本上世紀80年代后期資產泡沫致使收入差距惡化的證據。眾所周知,日本在戰后堅持全體就業策略,其大公司實行獨特的終身雇傭制。如此,經濟增長和收入平等一度得以兩全。然而,即便有著支撐社會公平的良好制度基礎,“廣場協議”后股市房市的上漲也讓日本社會吃盡了苦頭。就股票資產分布而言,如果只看擁有股票的家庭,1985年資產分配的基尼系數迅速上升為0.622;如果考察包括不擁有任何股票家庭的全部家庭,則資產分配的基尼系數竟高達0.924,幾乎完全不平等(基尼系數為1)。并且,如此不公平的格局在1987年股票價格躍升之后進一步惡化。
美國的經驗也如此。美國總統肯尼迪曾有一句有名的諺語,“上漲的潮水(比喻經濟繁榮)將抬起所有擱淺的船只”。然而,當股市房市進入持續繁榮期后,事情有所變化:資產部門的繁榮只抬起了較少的船只。在對通脹率進行調整之后,一個典型美國工人的工資,六年之內僅僅增加了不到1%。想想看,在美國納斯達克牛氣沖天的日子里,短時間內就造就了多少億萬富翁!
如果我們承認資產價格上升有可能會拉大貧富差距的話,那么,中國一邊是多年運行于國際警戒線之上的收入差距,一邊是股市房市的持續繁榮,如此現狀就不得不令人擔憂,并有所警覺。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王小魯博士最近完成的《國民收入分配狀況與灰色收入》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城鎮居民收入中沒有統計到的隱性收入總計估計為4.4萬億元,加入這些統計遺漏的收入,全國10%最高收入家庭和10%最低收入家庭之間以金融資產表示的財富差距估計在90倍左右!
深入地看,資產價值颶升有可能造成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不難理解。國民經濟通常可分為實體經濟部門和資產部門(虛擬經濟部門);就居民財富構成而言,前者帶來的是收入,后者則是資產。同資產分布相比,收入差別有限,不會出現急劇的分化;相反,資產部門常常會在一段時間內脫離實體經濟而快速擴張。在財富效應的推動下,高收入階層在房市和股市的繁榮中雙重受益,并同時推動兩個市場的繁榮。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現在資產部門價格上升,而在實體經濟部門收入卻上不去。
因此,現在應是思考怎樣預防股市房市過熱帶來負面效應的時候了。減少股市的投機性,回歸股市長期融資的本色,并認真解決好低收入階層住房上的困難,是在資產擴張期中抑制貧富差距拉大的題中之義。(傅勇 作者系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