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市場力量
相對于促進消費的長期性,消化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則顯得更為緊迫。
眼下,盡管出口受阻,內需增長受限,中國的產能并沒有減少。從各地的投資來看,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第三季度數據顯示,24個行業中有21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的矛盾有可能加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說,“中國的產能過剩已經到了相當程度,包括原材料、中間品、最終消費品都出現了嚴重過剩。”
國家發改委在12月3日召開的“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出現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信號失靈,企業很難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導致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12月7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緊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進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
就在同一天,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則認為,在產業組織結構調整中,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更要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應該抓住當前外需不足、經濟增長速度不高、部分企業壓力大的有利時機,依靠市場的力量,因勢利導。”
僅以市場準入為例。在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的有72種,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種,而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只有41種。民營經濟在高回報率的壟斷性行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存在市場準入障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列為第四項任務,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定信心、銳意改革,統籌兼顧、綜合配套,加強調查研究和戰略規劃,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