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07款,2008年59家銀行發行5928款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超萬億元,國人理財的熱情幾年間翻N番增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方兆本提醒大眾:“如果不做好理財產品的風險防范,小心被財‘忽悠’成‘苦主’。”
現狀
結構性產品多未實現預期收益
理財市場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為投資者、企業等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透明,缺乏適當的風險定價評估機制,相應的監管措施尚需完善,我們不得不警惕其中潛藏的金融風險。
據了解,從目前統計的收益情況來看,投資于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理財產品基本能實現預期收益,風險較低。結構性產品到期獲得零收益、負收益的情況較多,很多產品不能實現預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為負收益的占0.5%,零收益占1.7%,到期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產品占35%。研究發現,零收益、負收益產品中72%都是結構性產品,給客戶造成損失極其嚴重。
分析
八類理財風險須警惕
通過分析,方兆本將理財產品中存在的風險歸為八類。
——“忽悠”型風險。該風險來自于三方面:一是官方網站公布的產品說明書存在重要信息缺失,或風險提示不夠,或投資方向不明等;二是理財產品以及募集資金投資產品的運營表現披露不夠;三是銀行產品設計能力不足。
——市場風險。金融危機帶來的資本市場、實體經濟急劇下滑是導致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的主要原因。當然,銀行也沒有設定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
——利率風險。從2008年10月開始貸款利率一度下調,企業提前還款,部分依托貸款類產品相應提前終止。
——流動性風險。部分產品不允許投資者提前終止。
——信用風險。33%的理財產品與投資標的信用相關,若信托融資項目借款人信用違約,擔保人也沒有履行連帶擔保責任等,投資本息可能遭受損失。
——匯率風險。當投資一種非本國貨幣時,均存在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延期風險。部分產品會做出以下類似規定:產品到期時,如果產品表現較差或者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未按時履約結算,銀行有權將產品延期。如投資票據、債券等產品都存在產品延期的風險。
——產品設計能力不足帶來的風險。復雜結構性理財多是購買境外機構設計的產品。國際投行判斷出錯,零收益就會出現。(陳曉薇)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