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頻頻出現零負收益,此局面至今年初仍在延續。社科院近日發布報告稱,2月份共有23款產品實現零、負收益,產品多為看漲股票、商品類產品,由于去年1季度發售看漲商品、股票類的一年期產品數量最多,預計零負收益產品將在第一季度集中爆發,后期可能將大幅減少。
社科院數據顯示,2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共發售產品316款,平均委托期限為0.39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風險值分別為1.88%和1.63%,共有344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義收益率分別為0.48年和3.45%,2月有23款產品實現零負收益,多為“兄弟款”的看漲股票、商品類產品。
去年銀行理財產品增長迅猛,數據顯示,與07年相比,08年銀行理財產品實現了近3倍的增長速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內人士稱,去年雷曼兄弟破產以來,金融危機開始升級,結構型理財產品虧損嚴重,尤其是投資于海外市場的QDII產品,部分產品仍有60%左右的帳面浮虧,此外,部分產品設計也存在缺陷,由于沒有及時止損機制,導致已經出現虧損的情況下不能贖回。
據普益財富統計,截至今年3月13日,正在運行的337款QDII理財產品中,實現正收益的僅有11款,其中,虧損超過65%的QDII產品占比高達11%,跌入“二毛”區間的風險仍然較大。“浮虧過半的158款QDII理財產品,主要集中于貝萊德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匯豐中國股票基金、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等股票型基金資產類別,掛鉤標的高度集中,是造成QDII大面額深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普益財富有關研究員表示。
相關鏈接
如何處置虧損理財產品?
對于已經浮虧的理財產品,不少投資者感到左右為難,如果提前贖回,虧損將成為事實,但是不贖回,隨著金融危機加深,恐怕虧損會更加嚴重。
對此,銀行理財師建議,已經處于浮虧狀態的理財產品,投資者首先應注意其是否保本,如果產品保本,則即使到期產品虧損,銀行也會承擔損失,按照承諾將本金退還投資者;對于非保本產品,則要關注產品掛鉤標的、產品期限以及未來是否有可能實現正收益。(記者 喬倩倩)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