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延伸大足石刻旅游產業鏈條
2008年09月05日 01: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1999年12月1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正式將重慶大足石刻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寫進《世界遺產名錄》。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石刻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歷時70多年,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寶頂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 中新社發 毛遠富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中新社大足九月四日電 (郭晉嘉 姜誠意)“石刻晚鐘,大足絕唱”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享譽世界。然而單一的石刻旅游產業卻讓當地旅游經濟日漸陷入窘境。延伸旅游經濟產業鏈條,成為當地旅游沖出困境的唯一辦法。大足政府提出,將力圖把當地打造成西部最具規模和品牌效應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境內。它與中國三大石窟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齊名,被譽為是世界石窟藝術史的收官之作。
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但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卻始終不溫不火。數據顯示,從一九九七年到二00七年,大足共接待國內外游客七百九十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三十三億元人民幣。而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僅在二00五年接待的游客量就是大足十年游客量的一半,旅游收入則比大足十年收入多五億元人民幣。
旅游專家直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并未達到與之相應的對游客吸引力。“旅游資源單調、缺乏整合,旅游產品單一,服務與游客需求脫節”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羅茲柏把脈大足石刻時,如此分析大足旅游經濟受制約原因。
“大足石刻很精美,但游客觀賞后,留不住他們在這里吃住游樂。”大足縣長周波也認為,單一的旅游產業鏈是制約當地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正在實施中的大足石刻影視旅游文化創意園項目,就是當地政府努力延伸旅游產業鏈的重要舉措。
投資方重慶廣電集團計劃歷時五年,總投資四十億元人民幣,在大足縣境內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龍水湖畔打造一個集影視拍攝、制作、交流、教育、文化體驗、觀光休閑、生態度假、康體養生于一體的復合功能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項目實施方大足石刻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則稱,有意“把影視基地打造成旅客參觀大足石刻的休息地”。
“打造影視文化創意基地,可以充分挖掘大足石刻的品牌效應。而影視文化基地投入使用后,又可有效聚集旅游人氣,從而推動大足石刻旅游。”大足縣副縣長魏中武認為兩者的有機性產業互動,將會成為當地旅游經濟新的騰飛點。
魏中武告訴記者,目前已簽約或意向入駐基地的影視文化企業有二十七家,其中包括張國立的國立影視工作室、臺灣著名作家梁鳳儀的勤加緣文化公司等。
目前看來,正處于一期工程的大足石刻影視文化創意基地,已初具人氣。完
【編輯:魏恒】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