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環境研究與管理要先行
記者:為有效維護災區重建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安全,環保部門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潘岳:環保部門在災后重建中應該為決策提供參考,同時還將做好更多的統籌管理工作。我覺得,當務之急,要做好如下四項工作:
一是立即開展災區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研究。在對災區生態環境現狀、歷史發展趨勢等作出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災區擬重建的區域范圍、總體布局和規模、功能分區、經濟發展布局、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重要遺址保護、規劃實施步驟等的生態環境影響、與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的關系、生態環境適宜性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明確災區生態環境對重建活動可承載的能力。
二是科學應對災區次生生態災害。對災區地質災害、動植物棲息環境、流域狀況等進行快速評估,科學評價地震所造成的生態破壞狀況。在此基礎上,對災區國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科學的區劃,按災區生態功能區劃,明確不同類型開發區域的目標、任務與措施。在生物多樣性豐富、水源涵養功能突出的區域應當禁止或限制開發,次生生態災害高發區應當禁止人居工程恢復與重建,適宜開發的區域也要統籌考慮地質、地震、環保、洪澇的影響確定開發強度。
三是統籌災區化工石化等高危行業布局性環境風險。在災區重建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化工石化等高危行業的環境風險問題,避免整體布局不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故風險。同時,對災區已建、在建、擬建的化工石化等高危項目,要開展一次全面的地質環境災害風險排查。
四是加強流域水電開發的環境風險管理。鑒于西南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必須堅持“統籌規劃、保護優先、有序開發”,深入研究大規模的流域水電開發與地質災害的關系,特別要做好地震對水庫安全的次生環境風險研究,提出這一地區水電開發的指導性意見。對一些生態環境特別敏感的地區,要進行地震環境風險影響評價,提出更高更嚴格的保護措施。
規劃環評(延伸閱讀)
規劃環評是指將環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觀經濟決策鏈的前端,通過對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的分析,對各類重大開發、生產力布局、資源配置等提出更為合理的戰略安排,從而達到在開發建設活動源頭預防環境問題的目的。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分析規劃中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根據環境資源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支撐能力提出相應措施。
規劃環評不僅要對單個項目進行環評,還要對發展規劃進行環評;不僅對工業規劃進行環評,還要對城市規劃進行環評。(記者 彭波)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