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企必須增強自身實力
董秀成認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營油企想方設法做強自身實力才是根本問題。而且他認為,現在限制民營油企發(fā)展的政策其實大多已經改變。
曾有民營油企抱怨,迫于政策限制很難進入石油行業(yè)上游。首先,民營油企沒有開采權。董秀成則認為并非如此。
開采石油有一定的程序,首先應該到國土資源部注冊地塊。國土部綜合考察申請企業(yè)的資質、技術和資金實力等因素后決定是否批準其注冊。一切符合標準后,企業(yè)則可以在這個特定的地塊里進行探礦。“好的地塊大多已被注冊完畢。”董秀成說,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投入還不一定就有產出。探礦需要的探礦井投入也是很大。“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除非大型企業(yè)一般很難承擔。”目前,在全國私有的礦井也沒有幾口,有的只是與國有大型企業(yè)或者外資油企合作開采。
“原油進口配額不夠”也是一個令民營油企頭疼的問題。據了解,現在每年批給民營油企的原油進口配額僅有三五萬噸,曾被民營油企抱怨“遠遠不夠”。其實更大的問題在后面一個環(huán)節(jié)——排產計劃。商務部批了原油進口資質,但沒有煉化石油的排產計劃海關也不會批準過岸。目前中國的現狀是,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yè)可以獲得排產計劃,甚至中海油、中化國際這樣的大型國企也沒有資格。據趙友山介紹,民營油企被迫將原油進口配額賤賣給中石油中石化。
董秀成認為,在排產環(huán)節(jié)上國家將來也肯定會放開,但是建設煉油廠投入巨大,以現在民營油企的實力很難達到要求。“建一個年產1000萬噸的煉油廠,只前期投入就需要五六百個億。”
“有實力的民營油企收購小的民營油企,做強自身才是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作為專門從事政策理論研究和政策調研的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能源政策委員會馬輝軍也有著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民營油企應該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再各自為戰(zhàn)。
商報觀察
民營油企的聲音值得重視
民營油企“打包”出售一事一度傳得沸沸揚揚,也有一些民營油企趁著這股風開始在高速公路入口等有利地段建造加油站以備出售,使民營油商們的出售之事有了炒作的嫌疑。但是處在市場前沿的民營油企,確能最快感知市場溫度變化,他們的聲音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民營油企曾經經歷過一段春天,民營和社會加油站一度增加到近6萬家,占到全國加油站總量的56.3%。隨著一系列限制政策的出臺,民營油企便逐漸步入窘境。
趙友山說,現在1萬多加油站面臨著無油可加的窘境,其他的則要靠進口燃料油或者用化工原料調配石油維持生存。民營油商們以沒有穩(wěn)定油源、生活窘困為由,“打包”出售。
姑且不談民營油企“打包”出售這種極端做法是否真的是“炒作”,民營油企發(fā)出的聲音我們還是應該聽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yōu)勝劣汰是必然的規(guī)律,但投資主體多元化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即使是在世界石油第一消費大國的美國,也是4000多家中小石油公司與美孚等5家主體石油公司相互配合,維護著美國能源消費鏈條的完整。倘若民營油企真的大規(guī)模出售給外資石油巨頭,對中國的能源建設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現在政府正在重視民營油企的發(fā)展,民營油企苦苦等待的油源將會很快解決,8月4日國家發(fā)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不應對系統外加油站限供的通知被民營油企認為是政策即將發(fā)生轉變的信號。
當然,民營油企還是應該重視提升自身的實力,畢竟石油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的行業(yè),石油的未來還是強者的天下。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