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六月二十六日電 題:海口愿景:最精最美的宜居省會城市
——訪中共海口市委書記陳辭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位于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作為中國最年輕特區的省會,海口市的城市發展愿景,是建設中國最精最美且宜居的省會城市。”
“這個城市政府的執政理念,追求的不是經濟總量,也不是高稅收,而是城市的生活品質,百姓的幸福指數,生態環境的保護,總之是‘宜居度’”。中共海南省海口市市委書記陳辭,二十五日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具國際視角的地方官員
陳辭,一九七五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英文系,一九九四年調任海南省外事辦副主任前有駐外經歷,并連續五年擔任團中央國際聯絡部四處處長。從一九九五年十月至二00三年,他主持海南外事僑務工作。
故而,陳辭是海南省為數不多的,既有較高知識水準,又有國際交往經驗的領導干部。
陳辭是促成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海南的關鍵人物;曾在二00一年四月海南陵水上空中美撞機事件中,擔任中方新聞發言人;在任三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期間,促成“世界小姐”選美大賽在三亞連續舉辦。
二00五年一月,陳辭調任海口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今年六月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已獲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
海南獨立地理單元優勢
陳辭說,談論海南的發展,應放在世界的、中國的、東南亞的范疇內,論長短,找空間。
他分析,看海南,既有中央視角,也有海南視角,關鍵是怎樣融合。
從中央政府角度,中國不缺少海南的GDP,不缺少海南上繳的稅收;然作為生態保護最好的一片凈土,海南在中國絕對是稀缺的。
海南作為中國除臺灣以外唯一的獨立地理單元,有機會在探尋中華民族未來生存模式、發展模式方面,承接一些國家級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試驗。
鄧小平當年倡議海南建省辦特區,就是希望在靈活的體制安排下,用二十年的時間趕上臺灣四十年的發展,證明中共也可以較短的時間,新的管理體制,建立一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的海南島。
當然,從地方政府而言,要對島上八百多萬人口的福祉負責,發展就是第一要務。關鍵是,如何在生態環境脆弱、能源與資源有限的島上,在國際組織的支持下,找到新的發展模式與產業模式,同時不失去海南島最寶貴的東西。
最精最美且宜居省會內涵
在這個前提下,海口作為是中國最年輕省份的省會,正在從“生產型”向“宜居型”城市轉變。
如“宜居城市旅游化改造”,道路改造,由寬變窄,由直變彎,提高密度,公交優先,行人優先。城市建設,沿海不再建新建筑,留出視覺通道,方便旅行者。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城市就以文化論輸贏。”陳辭特別介紹: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標志的海口五條歷史名街,海口將采取“保護性改造”。先為老街建筑逐一建立檔案;再通過海口市人大立法,劃出保護范圍、制定保護原則;然后,在保護性開發中,政府與業主合作,修舊如舊,保護原貌,還原百年前業態,國家開發銀行為此將配套五、六億元人民幣。
陳辭描述說:早上去吃海南腸粉,白天去逛街買小土產,晚上去喝老爸茶……這樣的生活,是海南傳統的文化生態,赤著腳穿拖鞋的老街居民,是這種文化真正的載體,這樣的記憶才是海口真正的“城市記憶”。
“陽光海口,娛樂之都”,是另一個正在海口推行的理念。
陳辭說:白天有濱海的、陽光的有氧運動,夜晚有高雅的、民間的多彩文化生活。偏于小島,收入水平不高,生活品質卻不特別低,這就是最精最美且宜居的省會城市海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