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豬肉價格上漲速度較快,引起普遍關注。盡管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豬肉目前的高價位難以維持,但肉價上漲折射出來的物價水平整體走高的趨勢卻不容忽視。
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次的食品漲價是消費價格走勢出現重大變化的一個強烈信號,它表明國內的物價已經開始進入一個上漲期。
支持這一觀點的主要理由是:
首先,連續多年的貨幣供應量高速增長。從2000年至今,國內的新增貨幣供應量M2每年的增長都在14%以上,一些年份甚至接近20%,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物價整體走高。
其次,供需關系正向偏多方向轉移。近年來,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今年以來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也超過了10%。這幾年的經濟空前繁榮和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使得民間的財富出現爆炸性膨脹,消費者的購買力和對漲價的承受能力大幅提高。而供給方面,部分消費品,尤其是糧食和肉、蛋等的供給有下降的可能。
第三,來自上游的價格上漲壓力正在積聚。發改委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4月份,國內工業生產資料價格總體呈上升態勢。其中,鋼材價格繼續上漲;銅價大幅攀升,鋁價小幅上漲;水泥價格由降轉升。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4月份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4%;1-4月份累計同比上漲5.5%。而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新近出臺的一份報告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生產資料價格將繼續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報告同時指出,目前,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的條件逐漸形成,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將加大。
以上有關物價上漲的討論還沒有涉及到“水、電、氣”等公用事業改革領域,而持續過熱的經濟已把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價格改革逼到了墻角。中國銀行分析師董德志認為,在宏觀調控過程中,糧食價格的變動是較難以控制的,為了保證社會百姓的生活穩定,在物價調整過程中,依然具有行政性管制色彩的公用事業價格首當其沖做出了“犧牲”,但是近期利率的上調一方面解決了“負利率”的矛盾,同時也為公用事業價格的正常化調整打開了空間。
在國內分析人士對物價走高一致擔憂的同時,外資投行也加入了看高國內物價走勢的行列。
高盛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肉價上漲將推動國內CPI迅速突破4%。高盛報告稱,肉類價格在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計算中所占權重達7%,而且肉價上漲可能會波及雞蛋、水產品和其他食品價格。因此未來數月食品價格可能會推動總體CPI漲速突破4%。倘若如此,則將促使央行更大幅度的加息。前不久央行宣布提高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27基點,但目前中國的實際利率仍處于負水平,倘若通脹繼續加重,實際利率則將朝著負區間進一步下跌。而如果對此現象不聞不問,會加劇內地證券市場的資產膨脹,進而削弱央行的公信力。高盛預料今年央行將在次季度或第3季度再加息兩次,每次27基點。(黃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