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欲減少白色污染還需盡快出現替代品
2008年06月02日 14:16 來源:北京晚報
發表評論
從6月1日起,中國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性標準正式執行。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將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消費者必須花錢購買。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目的是為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勵使用竹籃子、布袋子等替代品,節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環境。圖為在北京天安門地鐵站提著超薄塑料袋等車的乘客。 中新社發 魏瑋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6月1日,全國正式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超薄塑料袋不能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合格的塑料袋要付費使用。這一政策的實施,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白色污染,對提高垃圾末端處置效率有積極作用。
但是,仔細分析,在所有一次性塑膠品產生的白色污染中,超薄塑料袋所占比例有多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膠品算下來真不少。水杯、餐具、桌布、拖鞋、藥瓶、飲料瓶、圓珠筆、洗滌液瓶、工業包裝等等,都屬這一陣營,這些物品造成的污染都不可小視。因此,簡單的“限塑”對于環境保護起到的作用還是較為有限。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數量約為500億個。要讓這樣一個龐大的數量呈下降趨勢,“限塑”也許只是途徑之一,根本出路還是在于盡快找到塑料制品的替代品,才能在本質上起到減少白色污染的作用。
國家在幾年前就曾經出臺過限制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相關政策。但是一段時間過后,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覺得“風聲不緊了”,各類不符合規定的塑料制品就又卷土重來。根源其實就是在于適用的替代用品沒有及時出現。比如紙制餐盒就不適用于中餐也不利于回收,大量的紙制購物袋使用更會浪費大量木材,等等。
“限塑”政策的最終落實,除了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讓大家自覺減少生活垃圾的白色污染內容外,根本上還是需要國家在相關替代品產業上加大投入,發展可降解的環保制品。比如,對于企業相關的科技研發進行補貼,比如對可降解產品減免稅收。沒有可利用的、方便使用、價格合理的替代品,消費者沒有更好的選擇,在增加消費成本的同時,環保意識、環保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支持。消費者多花了錢,實際上還是在進行環境污染,這種后果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侯 江)
【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