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長達十個月時間的調整之后,A股市場走勢越來越缺乏“激情”。但據筆者觀察,這樣的波瀾不驚只停留在表面,近幾個月以來,實體經濟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已相當顯著,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繼續保持長期的平靜幾無可能。
宏觀經濟形勢和調控政策越來越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諸多跡象已經表明,之前對于宏觀經濟最悲觀的判斷,也就是“滯脹”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已經基本消失。調控政策不再需要面對通貨膨脹與經濟下滑兩個相悖的問題雙向作戰,宏觀調控的難度也隨之大大降低。而CPI漲幅繼續逐月回落,8月份CPI漲幅預計將在6%以下,PPI的漲幅也將在數月內見頂。這些變化可謂是調控政策的福音。
對于微觀經濟企業來說,具體的政策方面的變化就在于,進一步緊縮的調控政策已經完全沒有可能,取而代之的信貸控制的松動、資金壓力的緩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效益有可能隨之而好轉。
當然了,多數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急性子。如果把宏觀政策的利好變化視為慢吞吞的中醫,那么其實偏重于西藥特點的政策也在出現,只是信心缺失的市場反應太過遲鈍。無論是有關大小非減持的進一步措施、還是鼓勵大股東增持的政策導向,證券市場維穩政策出臺的效率在不斷加速。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實質性的政策更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那就是關于紅利稅政策的變化。
目前業界的普遍判斷認為,即便無法立即取消紅利稅,但是進一步減免或者暫免紅利稅的可能性很大。筆者認為,紅利稅的調降其長期積極意義要遠大于之前印花稅的降低。
首先,紅利稅的征收涉嫌重復征稅的問題。股東獲得的上市公司紅利,本身就已經繳納了企業所得稅,再次征收紅利稅的法律依據存在疑問。其次,更為重要的是,紅利稅的征收不利于長期價值投資者的積極入市。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獲得的收益分為兩種,一是博取股價漲跌的資本利得收益,二是獲取上市公司長期分紅的回報。前者就是所謂的趨勢投資者,而后者才是維護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的價值投資者。
A股市場之所以常常表現為非理性的大漲大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市公司分紅制度的不完善。價值投資者無法獲得長期穩定的分紅回報而逐步退出,相反,趨勢投資者才會大行其道,成為助漲殺跌的主角。總體而言,A股上市公司主動分紅的意愿本來就不強烈,較之海外市場平均50%左右的分紅率,A股市場目前再融資的門檻也不過三年分紅20%即可。而紅利征稅制度的存在,進一步惡化了價值投資理念的發展。由于股價除權制度的存在,上市公司選擇分紅的結果,就是在繳納稅金后以打8折的標準再交給投資者,投資者反而是分紅越多,實際收益越少。由此,市場投資者就只會更加在乎股價的漲跌,而不再關注長期分紅回報的多少。
所謂劣幣驅逐良幣,上市公司分紅制度的缺陷加劇了市場的非理性波動,最終讓長期價值投資者資金不敢進場。因此,對于這一制度的積極修正都是資本市場的利好消息。宏觀政策向著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方向演進,加上長期價值投資資金的漸次入場,這就是看似平靜的資本市場下的暗流涌動。 (作者馬紅漫,經濟學博士)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