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板前三批發行的28家公司中,超募現象非常突出。根據統計,28家公司原計劃募集67.61億元,實際募資高達154.78億元,超募87.17億元,超募幅度高達128.93%。
如何使用這些超募資金?也就成了時下一些媒體聚焦的焦點。有兩家公司因此在最近幾天走進了投資者的視野。
第一家是神州泰岳。在前三批發行的28家創業板公司中,該公司超募資金最多,高達13.30億元。因此,該公司超募資金的去向最引人關注。不過,根據11月3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神州泰岳除了在其公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中對其中的3.42億元做出了具體安排之外,其余約8.6億元超募資金則無具體的安排計劃。如何使用這筆龐大的超募資金對于投資者乃至監管者來說,都是一個謎。
第二家是億緯鋰能。11月3日該公司發布董事會公告稱,將用募集資金置換預先已投入募集資金項目的自籌資金。因此,有人質疑該公司的做法是偷梁換柱,有變相挪用超募資金之嫌。此外,該公司超募的1.68億元資金,除了4200萬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外,其余1.26億元資金目前也處于“無計劃”狀態。
其實,不論是上述兩家公司,還是創業板的其他公司,目前在具體項目的投入上沒有計劃是很正常的。首先,它并不違規。根據深交所的規定,擁有超募資金的公司拿出使用計劃有6個月的緩沖期。其次,即便是6個月內沒有拿出具體的使用計劃,也合情合理,甚至是對超募資金安全負責的表現。畢竟創業板公司都是中小企業,對資金的吞吐能力有限。這些公司的正常融資,就已經考慮到了公司最近幾年發展的需要。如今,巨額超募資金從天而降,完全超過了公司對資金的需求。要用好這些資金甚至很多都不是這些公司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就是對擬投入項目的考察、研究、認證,到最后作出決定,所需時間恐怕也不只6個月。因此,要在6個月內拿出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市公司與其胡編亂造一個計劃來哄騙投資者,或胡亂地把錢投進去,那還不如無計劃,就讓超募資金躺在銀行吃利息。
超募資金原本就是超過了發行人對資金需求的部分。筆者認為,作為發行人來說,有責任盡量合理地使用好這些超募資金。但作為監管者與投資者來說,沒有必要強迫發行人一定要把這些資金使用出去,或對超募資金的用途橫加干涉。要允許發行人將超募資金存放在銀行里,這總比盲目投資給公司帶來損失要好;也要允許公司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用超募資金打新股,購買國債及各種低風險的債券品種,讓超募資金或多或少為公司帶來一定的效益。
一方面任憑超募資金大量產生,另一方面又給超募資金的使用帶上太多的緊箍咒,這種做法是有欠妥當的。實際上,超募資金如何使用,主要還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只要有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就行。對于監管者來說,不應是給超募資金的使用帶上緊箍咒,而應該是盡可能控制超募資金產生。(皮海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