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09年以來,證券市場呈現出回暖跡象,其他金融機構證券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逐漸增多,但銀行理財市場似乎不為其所動,依然堅持著謹慎保守原則,占據市場主流的仍是債券類等穩健收益型產品。但由于緊跟市場的特性,IPO此番重新啟動,有望使沉寂數月之久的打新類理財產品“重出江湖”。
債權類理財產品占據主流
盡管收益水平不占優勢,但憑借較高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債券和貨幣市場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量近期持續走高,在銀行理財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理財市場發行占比最高的產品。
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不完全統計,5月29日至6月4日的一周內,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共發行36款,市場占比超過50%。
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經歷了2008年證券市場的打擊,并且目前經濟形勢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雖然2009年以來證券市場不斷創出新高,但銀行對高風險產品的投資保持謹慎態度,而對收益穩健的債券和貨幣類理財產品表現出了較高的參與熱情。2009年1月以來,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的發行數顯現穩步上升的趨勢,5月該產品的發行占比由4月的不足40%升至50%,最高的一周曾達到60.5%。進入6月,該類產品的發行繼續保持強勁勢頭,雖然發行數量和發行占比均有所回調,但發行占比仍高居銀行理財產品第一位。
與其他產品相比,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的收益水平一直處于較低位,集中在1.4%至2.5%之間。然而,由于該類產品的投資標的主要是銀行間市場中的國債等低風險債券,因此風險程度也相對較低。在資本市場走勢尚不明朗,央行仍有降息可能的情況下,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成為投資者避險的首選。
“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之所以一直在市場中保持著優勢,不在于其收益性,而在于其兼具流動性和安全性。”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張星介紹說,“該類產品的期限一般較短,80%以上產品的期限都在3個月以下,最短的僅有7天,因此流動性非常好。”
新規使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下滑
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統計,5月29日至6月4日,19家銀行共發行了69款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發行處于較低位。在中資銀行中,16家銀行發行了61款理財產品,在發行主體和發行數方面均處于較低水平;在外資銀行中,3家銀行發行了8款理財產品,保持基本均衡。
業內人士分析,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的下降,與銀監會發布的新規有關。近日,銀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報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開始實施,理財產品發行由原來發售產品后5日內報告,調整為發售前10日報告。“由于新規定的實施,理財產品發行最遲提前10日上報銀監會或者其派出機構,這暫時對理財產品發行造成一定時間的影響,形成了短暫的空檔期,從另一方面也可體現出部分銀行應對突發規定的能力不強。”張星分析。
由于目前已發行的理財產品,多數此前已經通過審批,因此新規定的實施,對此前已經成熟的系列產品發行影響不大,而對未來新發的產品可能產生一定影響。分析人士指出,這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時,內部審批流程和運作模式將更加成熟和高效。
打新類理財產品有望“重出江湖”
經過業內廣泛征求意見,6月11日,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開始正式實施,意味著時隔數月之后A股IPO即將重新啟動。在此之際,打新類理財產品也正蓄勢待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各家銀行都在積極為打新理財產品的推出做準備。“一旦IPO重啟,銀行肯定會隨之推出打新理財產品。”一位商業銀行理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由于目前宏觀經濟形勢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出于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慮,銀行的操作原則仍將以穩健為主,在打新股的同時會進行一些其他資產配置,如購買一些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以分散風險。
記者注意到,銀行近期推出的理財產品中,已有部分產品設置了打新股的機制。例如建行最近發行的“乾元四號”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不低于70%的資金可以參與新股申購。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近日發行的一款產品——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天富系列人民幣理財計劃4號產品同樣可以參與新股申購。“此次新推出的打新類產品,單一型的產品會比較少,更多的將采取組合投資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保證收益率和防范風險。”張星預測說。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對IPO提出4項改革措施,其中之一是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即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合理設定單一網上申購賬戶的申購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由于國內打新理財產品設計思路多為利用資金量大的優勢進行打新,因此有業內專家指出,此番申購資金受限后,打新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將會受到影響。“由于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跟2007年相比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打新類理財產品時不能期待2007年時的收益水平。”張星提醒投資者。
鑒于目前不少投資者的短期閑置資金量有所增加,超短期產品仍會受到有短期理財需求的投資者的青睞,特別是具有高流動性、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或者7天通知存款利率的理財產品。“伴隨著新股發行即將重啟,對于參與新股申購而又不希望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者來說,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是其處理資金的不錯方式之一。”張星表示。(記者 孟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