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先觀望后積極參與的轉變,機構投資創業板可謂心態復雜
隆重的開板儀式,意味著創業板投資的大幕已正式拉開。本周五,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就將掛牌上市交易。面對平均55倍的超高發行市盈率,投資者又該作何選擇?此時,機構投資者的心態也許可以作為借鑒:在積極參與創業板新股申購的同時,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一些基金投資者提出了精選個股、等待時機的投資策略。
1基金“打新”積極
鬧得沸沸揚揚的創業板“打新”,基金經歷了先回避觀望、后積極參與的心理轉變歷程。
第一批創業板公司的發行結果顯示,公募基金參與打新的并不多,主要申購者來自券商。但是,以穩健著稱的社保基金卻積極參與了首批創業板10家公司的新股申購,累計申購金額達到80億元,占打新凍結資金的1%。
也許正是社保基金的這種態度,使公募基金對創業板的申購策略大變。從第二批開始,基金參與打新的資金量明顯增加。統計顯示,基金公司平均申購第二批創業板的數量占比達到46.35%,第三批公司里基金公司平均申購數量占比仍達到44.11%。這意味著后兩批的申購資金里將近一半來自于公募基金。
據統計,9月25日至10月19日,共有46只基金參與創業板19只新股的“打新”,凍結資金上千億元。尤其像華誼兄弟這樣的熱門公司,共有3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07只公募基金參與了網下配售,動用資金達193.03億元。
盡管如此,基金對創業板也并不是毫無保留。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許多基金在參與創業板公司申購時,只參加了網上申購,而放棄了中簽率可能更高的網下申購。有基金經理透露,放棄的原因并不是沒有足夠的資金量,而是網下申購一般有鎖定半年的期限,由于創業板的發行市盈率太高,從安全角度考慮,基金不愿意參與網下申購。
2關注潛力個股
雖然創業板的發行市盈率高得令人咋舌,但是基金投資者仍然對其興趣濃厚。首批創業板公司在成長性與創新性上所表現出來的潛質,令機構愿意將這些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納入到自己的研究跟蹤領域。
博時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博時價值增長的基金經理夏春表示,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的資質優良,部分公司所處的新興行業,是主板和中小板較少看到的,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博時基金在投資研究上,會加大力度,進行逐一篩選和重點研究。
以成長型企業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國泰中小盤成長基金經理張瑋也表示,將對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積極關注,并且會持續跟蹤,最終結合估值來決定是否投資。“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會為了投資創業板而投資。在強調個股研究的前提下,認為估值合適,我們才會選擇購買。”
他認為,由于業務模式新穎,市場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合理性肯定會存在相當大的分歧,這就要求基金公司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許市場普遍認為這家公司估值過高,但如果國泰基金經過仔細研究認為估值合理,還是會買入。
新華基金研究總監周永勝則表示,更看重創業板股票中長期的機會,可以精挑細選一些業績增長較快、潛力較大的股票進行中長期投資,尤其是業績年增長率可以達到100%的股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