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 誰能掌舵?
10月23日,證監會正式舉行開板儀式,依照安排,一周之后(10月30日),深交所將舉行開市儀式,28家已完成申購的創業板公司將率先在深交所集體掛牌上市。
對于這個“先開板,后開市”的安排,市場充滿疑問,為什么一個創業板要分裂成“板和市”。對此,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是行業約定俗成的做法。根據新證券法要求,重大制度安排都需要證監會予以批復和核準,這也是證監會履行法律法規程序的基本要求。開板的審批程序由中國證監會制定,而掛牌交易的安排則是由交易所來決定。2004年推出中小企業板時就是“先有板、后有市”的先例。
但是這種做法引發了市場對于誰是創業板主導者的爭論:到底是把握著創業板上市公司“生殺大權”的證監會,還是不遺余力推動創業板、并作為直接參與者的深交所?
多年來,深交所反復要求開始創業板。而今年,在創業板進入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中后,證監會“加班加點”的付出也表現出監管層對這項重大金融工程 “舍我其誰”的態度。
從我國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安排來看,證監會是深交所的上級領導機關,是國務院直接下屬的部委機構。深交所根本無力與證監會競爭,但有納斯達克這個先例存在,一切仿佛又皆有可能。
二問 游戲怎樣玩?
據深交所發布的公告,除上市首日交易風險控制制度外,創業板交易制度與主板保持一致,仍適用現有的《交易規則》。也就是說,股民望眼欲穿的“T+0”仍無法在創業板中實行。但“沒有T+0,這個市場沒法玩。”卻是很多投資者的心聲。
創業板號稱“創新板”,但在很多交易制度上卻未有新的突破。以交易規則為例,國際上絕大多數創業板都采用了T+0交易方式,而國內創業板則仍沿用T+1;從運作機制來看,絕多數創業板都采用了做市商的制度,而國內創業板則保留了集合競價機制。
深交所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際上大部分創業板失敗的原因是交投清淡、流動性不足。而T+0的交易方式與做市商制度都是刺激市場交投和保持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專家指出,就創業板來說,競價機制可能會產生首日交易量過大的缺點,而采用做市商制度,可以讓成交更為及時,價格更加穩定。
監管層在制定游戲規則時,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穩定機制上,創業板風險相比主板市場確實較大,但其在穩定機制上是否有必要強于主板則值得商榷。
納斯達克在穩定機制設計上,就無漲跌停板限制,當指數下跌分別達到10%、20%和30%時,采取不同時間長度的斷路措施。而國內創業板市場有“三步一哨、五步一卡”的架勢,已經有監管層人士明確表示,創業板停牌次數有可能超過主板市場。
投資者能夠理解監管層控制風險、平穩推出創業板的苦心,但如此規則是否真的有利于游戲可持續的進行呢?
三問 定位如何擺?
與國外大部分創業板市場相同,我國創業板市場定位在創業與創新階段的企業。從定位上看,中國內地主板是藍籌股市場,中小板是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的搖籃,而創業板則是創業創新的“助推器”,新三板則是上市資源的“孵化器”。
但從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來看,很難精準辨識它與中小板的區別。
我國創業板市場的要求是“兩高六新”。而以中小板近期上市的福建圣農、奧飛動漫、星期六鞋業、漢王科技等公司顯然都符合這樣的要求。
在等待創業板開閘的那段日子里,很多券商都放話“我們的上市資源,都是能上中小板的企業。”既然能上中小板,為什么要退而選擇創業板?是否代表上不了中小板的都可以來上創業板,如何把握創業板創新性的要求,或許會讓中介機構和監管層費番心思。
而未來創業板要如何處理和中小板、主板市場的關系也值得關注,是成為主板或者中小板的“預備市場”,還是效仿納斯達克,建立獨立市場,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記者 宋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