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家創業板公司均于昨日發布了網下配售結果公告。綜合來看,機構投資者在參與首批創業板打新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傾向性,在部分新股“少人問津”的同時,個別新股卻因為得到機構的熱捧甚至出現了網下中簽率低于網上的罕見現象。
盡管要求資金量不高,但由于是批量發行同時蘊藏風險較高,機構投資者在參與創業板的網下申購中普遍表現得較為謹慎。從首批10只新股的網下認購情況來看,機構并未給予它們同等程度的青睞。統計顯示,10只新股中,上海佳豪、萊美藥業、立思辰的有效配售對象家數均在70家以下,而神州泰岳、樂普醫療、探路者的有效配售對象家數則都超過120家。不僅如此,作為網下打新主力之一,基金在個股取舍上態度尤為鮮明。
以上海佳豪與神州泰岳為例,在前者的網下有效配售對象名單中,各類基金僅有3家,包括1家證券投資基金以及2家社保基金;而在后者的有效配售對象中,各類基金達到63家,其中證券投資者基金就有51家。值得一提的是,神州泰岳發行價高達58元,是首批10只新股中最高的一只,正是因為受到機構的追捧,其網下中簽率甚至罕見地低于網上。
業內人士分析,創業板與主板存在較大差異,個股質量參差不齊,機構有選擇性地打新也充分體現了創業板的特點。
配售結果還顯示,本次參與創業板網下打新的機構投資者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打新主力保險公司幾乎難覓蹤影,另一主力企業年金也參與者寥寥,券商自營和基金構成了創業板網下打新的兩大“基石”。不過與基金相比,券商對于個股的選擇沒那么“苛刻”,券商自營因此成為創業板網下較為穩定的申購主力。
此外,在首批10家新股的網下配售中均出現了無效申購。其中英大證券因為“申購資金不足”在其認購的至少7只新股中全部失手,而嘉實基金管理的“聯想集團公司企業年金計劃(2008年期保本組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錯失萊美藥業的打新機會。(記者 潘圣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