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鰲4月11日電 題:綠色復蘇下的亞洲轉型、新興經濟體和中國經濟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阮煜琳 關向東 尹海明
椰風海韻,賓朋匯聚。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會3天議程在輕松愉悅地進行,而在詼諧笑語的背后,“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的主題愈加顯出它的沉重和不確定性。
亞洲可持續發展亟待綠色轉型
本次年會上,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來自東帝汶、阿富汗、蒙古國和老撾等多個亞洲國家的政要一致呼吁,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亞洲必須走綠色復蘇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但拘于經濟發展不平衡,亞洲的綠色復蘇之路充滿挑戰。
亞洲綠色轉型充滿變數、前景不明。本次參會的亞洲青年領袖看法不一,甚至認為“低碳是否是個秀?低碳經濟是否是個泡沫?”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拉莫斯表示,讓“綠色新政”植根亞洲,通過政府引導投資,將“綠色”與“增長”有機結合,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來自中、澳、印、韓的官員和企業家在暢談低碳能源是亞洲領先世界的機遇時,一致認為需要能源技術合作。
事實上,亞洲的綠色復蘇需要區域內、外在貿易、金融、消費等領域多方面的創新合作。今年年會發布《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09年度報告》稱,盡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充滿活力,各國間合作日益加深。而令人堪憂的環境狀況,為未來亞洲地區合作提供了新的內容。
新興經濟體需加強合作
本屆年會首次提出“E11”(新興經濟體11國)概念,將G20國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等11個國家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作整體研究,稱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復蘇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
中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論壇上表示,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新興市場發展,新興市場的發展又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預計今后10至20年新興經濟體將進一步發揮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但當前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增長方式轉變、國際資本流動、通貨膨脹等三大挑戰。
新興經濟體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經濟脆弱性,后危機時代還受到新的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壓力,未來前景雖看好但存在不確定性。與會嘉賓倡議新興經濟體之間可互相借鑒和加強合作。
新興經濟體中的中國、印度合作受人關注。論壇迄今9屆,印度首次派出部長級代表團與會。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論壇上介紹,目前中印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還非常小,但兩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互補性。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說,印中都是發展中國家,雙方有共同利益所在,可以有效合作,“中印也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中國經濟成為焦點話題
人民幣匯率、房地產調控、資本市場發展、民營經濟管制、ECFA商機、經濟結構調整……當今中國經濟領域最熱點的詞匯都在今年論壇頻頻出現。
海外內嘉賓熱議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對話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龍坦言,中美兩國經濟關系只能磋商而非施壓,否則問題變得更復雜。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在論壇會刊撰文稱,尋求全球經濟再平衡,中國結構性轉變比調整貨幣匯率更重要,他稱之為“中國式平衡”。
中國經濟轉型有賴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與會嘉賓激辯股市是否有泡沫,房地產價格為何高企,但他們一致認為,當今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創新更需兼顧社會公平。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40余家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裁在論壇上透露,中國發展綠色經濟,促使跨國公司加快在華戰略性布局。
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要牢固,必須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緊隨其后。高盛大中華主席胡祖六表示,要發揮民營資本的潛力就要放松管制,使中國經濟可持續快速成長。(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