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9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再次陷入波動怪圈。在經歷了2007年至2008年間的一輪暴漲后,生豬價格在2009年大幅下滑,一度徘徊在盈虧平衡點上,不少養殖戶甚至發出了虧損的呼聲。為何生豬價格總是脫離不了暴漲暴跌的怪圈,解決這一問題又有何治本良策?
“現在養豬不掙錢了”
陜西省興平市西吳鎮散區村是個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村,村里70%以上的農戶都在從事生豬養殖。
2007年到2008年間,是散區村生豬養殖最紅火的時段。村主任張養養說,那時生豬的收購價達到了每斤8.5元,每頭豬的毛收入可以達到800元。2008年下半年,雖然價格開始下降了,但養豬仍有可觀的利潤。
“2008年高峰期時全村養殖生豬達6500頭。當時大家看到價格行情好,紛紛擴大養豬規模,就使全村養殖規模擴大了近一倍。”張養養說。
時過境遷。進入2009年,生豬價格一路走低,也讓散區村的好日子岌岌可危。“現在養豬不掙錢了,價格再這樣跌下去,全村養豬的人都要虧錢了”,張養養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頭育肥豬一般養到200斤出欄,按現在的五元左右的市場價,只能賣到1100元左右。而購買仔豬的價格就是300元左右,養到200斤需要600斤左右的混合飼料,僅這兩項就需要投入900元。這樣算下來一頭豬能收入200元,但還要刨去消毒費、防疫費、水電費和人工費等成本,基本上掙不到錢。
兩大因素導致價格下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兩大因素主導了今年以來的豬肉價格下跌,首先是近兩年豬肉價格的連續上漲導致的行業擴張。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生豬市場一直高價位運行,在較高的利潤的刺激下,出現了一股養豬熱潮。社會上許多人紛紛涉足生豬養殖業,媒體上“大學生養豬”、“大企業養豬”甚至“IT專家養豬”的新聞比比皆是,加之原來的養殖企業和散養戶擴大規模,使得生豬養殖規模擴展過快,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造成價格下挫。
影響生豬價格的第二個因素是被稱為“豬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的影響。據陜西省統計局對陜西省200多家生豬養殖企業的調查顯示,甲型H1N1流感爆發前后,陜西省生豬銷售價格下降幅度較大。2009年4月份毛豬平均銷售價格每公斤8.93元、仔豬價格每公斤19元。5月毛豬平均銷售價格降至每公斤8.30元、仔豬價格降至每公斤17元,毛豬銷售價格及仔豬價格分別比4月份下降7.1%和10.5%。調查顯示,有242家生豬養殖企業出現虧損,占被調查企業的84%,按調查養殖企業簡單平均計算,平均每頭出欄生豬虧損165元,而其余45家企業僅維持微利水平。
讓市場規律自發調節
面對近年來重復發生的價格漲跌循環,有沒有好的辦法加以解決,以推動生豬養殖產業走向穩定與成熟呢?
事實上,國家對于生豬養殖行業的扶持一直不遺余力。就在6月13日,為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損害養殖戶利益,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了國產凍豬肉收儲采購。對此許多養殖企業表示這項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的調節和穩定作用,但要促進生豬養殖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還是要借助于市場規律的自身調節,以及養殖業結構的調整等辦法加以解決。
在采訪中,一些養殖企業負責人認為,從這次生豬價格下降來看,一個突出的趨勢是大型養殖場比散戶抵御風險的能力強。目前許多大型養殖場都采取自繁自養的模式,既有育肥豬,又有種豬和仔豬。在生豬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出售種豬和仔豬的收入抵消生豬價格下降的差價,做到盈虧平衡,而許多散戶只是買來小豬單純育肥出售,受生豬價格影響就很大。
陜西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劉收選說,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屬于千家萬戶散養為主的模式,容易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這也是造成生豬價格波動的一個主要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大力發展專業的養殖企業,把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作為今后發展的方向。通過適當的政策引導,用規模化經營養殖逐步取代目前千家萬戶散養的無序局面,實現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記者:石志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