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1日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金融當然也不例外。那么,外國財經人士究竟如何看待中國60年間的金融發展呢?
2006年才正式來到中國工作的MNI(Market News International)亞洲區主編約翰•卡特為自己取了一個儒雅的中文名字——柯俊恩。3年時間讓他對于這樣一個東方國度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和感悟,在像局內人一樣為中國的進步而欣喜的同時,他也以局外人的視角冷靜地審視著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過去60年來,中國發展現代經濟所取得的成就無人能敵。”柯俊恩由衷贊嘆。“中國人有理由為這些成就感到驕傲。”對于中國來說,這樣的評價并不過分。回顧中國金融發展的歷史,60年算得上一個大的輪回,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改革開放這30年。對于這樣一個時間跨度,比柯俊恩早來中國幾年的安可咨詢集團亞洲副總裁孟克文(Christian Murk)感觸要更具體一些。在他看來,過去30年間至少發生了5件在中國金融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意義的大事件。
里程碑之一,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脫離出來,后者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負責貨幣政策的制定與金融行業的監管;里程碑之二,中國政府批準成立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分部門行使監管職能,進一步明確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核心職責;里程碑之三,中國政府通過直接注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吸收不良資產以及讓主要國有商業銀行公開上市等方法實現了銀行體系的資本重組;里程碑之四,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理順股市;里程碑之五,即將到來的創業板上市。而柯俊恩認為,進入今年以來中國央行擴大中期票據市場也是中國金融界人士拍手稱快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在他看來,這相當于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動態債券市場,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事件。
他認為,商業銀行體系的創建和資本重組,以及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分離都是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發展的必要內容。將制定貨幣政策確立為央行的核心職責意味著央行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地關注宏觀經濟運行并據此做出關鍵決策,從而通過抑制通脹來保障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商業銀行資本重組之后,改變了原來既拿國家補貼又替國家背包袱的大鍋飯局面,資產質量大為改善,公司治理從無到有且逐步與國際接軌。從貸款人和儲蓄者的角度看,商業銀行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也給他們帶來了最大的實惠。
一行三會獨立監管則意味著,各機構可以更加專業且專注地監管相關行業,保障更大范圍的社會利益,在確保市場有序安全的同時,允許金融企業有足夠的空間實現盈利。監管有效性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對于中國的股市來說,2005年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解決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遺留問題上,中國領導人表現出了可貴的創新和果敢。股改修正了證券市場定價機制,為真正推行公司治理創造了共同利益基礎,同時推動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速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得以加快。柯俊恩認為,即將推出的創業板是中國股市發展的另一個亮點,一方面為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能確保資本投入到更有生產潛力的領域,給公眾提供一個更直接分享經濟增長的機會。
不過,贊嘆之余,柯俊恩坦言中國資本市場要走的路還很長。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快債市發展,并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的成熟。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融資來源多元化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他說。“現在中國企業仍過分依賴銀行貸款,部分通過股市融資。中國需要一個運轉良好、更加開放的債券市場。”央行今年擴大中期票據市場是一個重大舉措,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要創建一個真正的長期的債券市場還需要不懈的努力。
另外,對于為中國創造了大多數新增就業的小型創新企業來說,它們是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仍是當今無法回避的問題,對于它們來說,沒有資金進一步擴張就可能面臨關門的風險。創業板的推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有益嘗試,但更多更好的融資方法還有待開發。
外匯市場方面,中國自匯改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外匯管理日益成熟。但是危機中暴露出來的出口部門壓力使得中國匯改的擔子更重。柯俊恩認為,由于歷史和世界的原因,目前人民幣與美元在一定程度盯住的體系對于中國來說也存在輸入美國貨幣政策的風險。一個更能反映內部需要并有效抵御外部沖擊的外匯體系對于中國來說意義非常,而探索的過程也需要更多智慧與膽識。
“盡管像我們前面所說的,中國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十年,中國會取得更加了不起的成績。”結束采訪時,柯俊恩由衷地表示。(記者 陶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