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2日電 從去年以來中國金融創新實際步伐有所加快,推出股指期貨及融資融券業務上周五獲國務院批準。香港《文匯報》刊出資深財經評論員肖林的文章指出,這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已涉“深水區”,市場操作更為復雜,金融創新從制度層面做好“防火墻”也更為迫切。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2009年底有一組數據被不少財經媒體引用,這組數據對比了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幾個國家近十年股市漲幅,中國不幸排在了最后。如果換個角度看這個不太好看的數字,應該理解為中國在現今的經濟總量下繼續發展資本市場,拓展空間不小。如果要解釋中國股市漲幅排行老末的原因,筆者以為發展時間短為第一,而后則是對金融創新的審慎態度。股指期貨從設計到推出用了五年時間,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同樣一波三折。而股指期貨是金融衍生產品,其利弊的雙刃效果有目共睹。
不過要看到,盡管如此,從去年以來中國金融創新實際步伐有所加快,從開設創業板到今天的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獲批,也不過短短半年時間。
中國股市從無到有,任何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和改革。就目前的情形,中國的資本市場依然沒有退去漸進式改革的特點,此次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仍然有很強的探路性質,證監會網站登載的獲批消息中明確提出,融資融券堅持以試為先,股指期貨將繼續準備數月后再推出,足見其謹慎前行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對新的改革和創新寄予厚望:“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是加強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豐富證券交易方式、完善市場功能、繼續夯實市場穩定運行的內在基礎、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此兩項創新產品推出,被外媒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并不為過,持續了20年的單邊市場畢竟很快要成為歷史。
中國股市長期靠單邊市場現貨交易,致使大起大落已成常態,由于品種單一,靠市場自身內在動因調節很難,往往只靠外部資金面調整波幅,繼續下去不僅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股指期貨將市場由單邊變成雙邊,做多做空輪動,投資者選擇盈利的模式更多,機會也更多。股指期貨特有的價格發現功能,對沖市場風險功能,還能夠起到平衡市場波動的作用,可以說此次股指期貨即將推出也順應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融資融券也為投資者實際操作提供了更多機會,何況中國券商要做強,也需要借市場內在動因擴張兼并。
可見求變是硬道理,怎么變是方法,什么時間變靠時機。筆者以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國情國力以及國民心態,人們對于證券市場的熟悉程度以及接受程度都有關聯。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央行2009年對儲戶的多次調查都表明,人們投資資本市場意愿很強。加之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市場的弱點,對于后起者防范風險提供了良好的參照系數。
業內不少人認為金融危機是投資者最好的教材,中國金融衍生品為數不多,投資人很難身臨其境體會其衍生品平衡風險的作用,也難以感受到衍生品的風險,美國金融危機的確起到了生動的觀摩效果。中國財經媒體對于危機爆發全過程的報道,從新聞到評論數量品種之多大大普及了風險知識。去年中國證券市場波幅不小,波動頻繁中,仍有60%多的股民賺錢,這與投資人越來越熟悉市場操作、自我防范風險能力的提高不無關系。
兩大金融創新品相繼推出,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已涉“深水區”,市場操作更為復雜。筆者以為投資者教育固然重要,金融創新從制度層面做好“防火墻”也更為迫切。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操縱,利用做空機制擾亂市場,包括融資融券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都不可不防。因此,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機制缺一不可。證監會上周五的公告內容顯示,準備工作已就緒,人們盡可理解為風險防范系統的設計和建設也在其內。不過實踐出真知,中國證券市場涉深水試驗是不是能避免“嗆水”,人們將拭目以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