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鄉村的“致富經”
中新社杭州8月1日電 題:浙江鄉村的“致富經”
作者 邵燕飛
1.78:1。
上半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交出新的成績單。“浙江農村究竟有多富”等話題再次走紅網絡。在共同富裕的跑道上,中新社記者近日走訪該省鄉村尋找“致富經”。
挖掘一方特色 激活富民產業
垂范共同富裕,產業興旺是前提,挖掘一方特色成為浙江鄉村的致富“密碼”。
盛夏時節,走進淳安縣上江村紅高粱園區,一片片綠油油的高粱地映入眼簾。“為了改變落后面貌,我們7個村莊組成紅高粱園區,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高粱面積達1600畝,高粱成熟時,成片紅火的高粱地日漸成為游客的打卡地。生產的高粱還會制成高粱酒、高粱餅、高粱米等,提高產品附加值。”說起“致富經”,村黨支部書記江齊紅打開了話匣子。
對于越來越紅火的日子,江齊紅還有更多的憧憬,未來將利用好高粱產業的發展契機,培育文創基地、發展文創產品,讓農民在家輕松致富。
從窮山村向“綠富美”飛躍,革命老區村也沒落下。浙江是革命紅船起航地,擁有大量革命老區村,致富路上,鄉村既守好“紅色根脈”,也因地制宜激活富民產業。
寧波市余姚市橫坎頭村是“浙東紅村”。橫坎頭村黨委書記黃科威回憶往昔,心中還會泛起些許心酸:“直到2003年,村集體還負債4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
為振興革命老區,該村瞄準紅色資源發展旅游業,創成中國國家4A級旅游景區。該村還依托生態優勢,種植櫻桃,引進藍莓、桑果等各種特色小水果,蝶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花果紅鄉”。2020年,該村集體收入達到10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0000元。
依托綠水青山 換取金山銀山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這一“口訣”亦道出了該省鄉村的致富路徑。
溫州市平陽縣水口村群山環繞,溪水潺潺。誰也想不到,過去該村竟是一個臭氣熏天的“養豬村”。
為重現清澈溪水,水口村拆掉豬圈,依靠綠水青水發展鄉村旅游。“春天看櫻花,夏天玩溪水,秋天賞紅楓,冬天踏飛雪。真沒想到我們村成了‘網紅村’!”村民徐憲粟是水口村蝶變的見證者,他說,近些年村里民宿、餐飲店火熱興起,2020年水口村村民人均收入2.5萬元。
浙江大多數鄉村與山相依、與水為伴,“抱團”是“窮山坳”逆襲的又一法寶。
在過去,安吉縣天子湖鎮被當地人戲稱是“北大荒”,當地百姓想逃離,外地姑娘不愿嫁進。2018年,該鎮20個村聯合出資組建合營公司,依托綠水青山開發集水上運動、民宿、農家樂等于一體的旅游項目“天空之城”。
摩天輪、叢林迷宮、萌寵樂園……現在,“天空之城”已成為當地旅游的燙金名片。2020年合營公司實現分紅1000萬元。
“憑借依山傍水的優勢資源,我們將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該鎮受榮村黨支部書記李孝松如是說。
文化興鄉惠民 邁向精神共富
翻開浙江鄉村的“致富經”,既有物質富裕,亦含精神富有。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探索的“藝術振興鄉村”模式就是生動寫照。
2019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帶領團隊來到葛家村,將藝術與鄉土農民碰撞、融合。“以共創設計帶動共同富裕。”叢志強說,共創設計是引導村民利用本村材料、就地空間參與藝術設計,使村民成為鄉村致富的積極主體。
取自溪里的鵝卵石,壘成一垛波浪形的墻;村民用巧手勾出線織、木刻等藝術品……耳濡目染中,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創造者。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個藝術共享空間、300多個文創產品,村集體和村民實現雙增收。
葛品高是返鄉青年,在葛家村打造了一家鄉村酒吧,“現在村莊變得越來越好,游客也越來越多,今年酒吧的營收有望突破20萬元,我真是享受了藝術帶來的紅利。”
在浙江橫店,這里的百姓同樣因影視文化產業的興盛而走上共富之路。
40年滄桑巨變,從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貧窮小鎮,橫店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在“影視為表、旅游為里、文化為魂”的發展思路引領下,橫店鎮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34。
從窮鄉僻壤到“詩意樂園”,在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鞭策下,浙江鄉村的“致富經”或將持續輸出。(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7日 12:56:52
- 2024年12月27日 11:51:32
- 2024年12月27日 11:26:45
- 2024年12月27日 10:50:36
- 2024年12月27日 10:48:50
- 2024年12月27日 10:48:18
- 2024年12月27日 10:44:28
- 2024年12月27日 10:22:05
- 2024年12月27日 08:19:35
- 2024年12月27日 07: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