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除了兌美元和日元之外,人民幣對于其他大部分幣種的匯率都在升值。在這種情況下,與印度相比,中國汽車業全球采購還有價格上的競爭力嗎?這是上海車展期間舉行的“汽車業全球采購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話題。
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認為,中國采購的不利因素包括: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反傾銷增多,印度、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國也在發展制造業。
科爾尼企業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林蓮云表示:“很多整車廠商都到韓國去采購,原因之一是因為韓元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貶值很快。此外,從印度、菲律賓等低成本國家進行采購是汽車制造企業的共同思路。但短時間內,印度等低成本國家還不能對中國汽車采購構成威脅。”
“印度可能還要過5年才能達到目前中國汽車供應商的基礎和規模。汽車產業和GDP有直接的聯系,現在印度的GDP還比較少。”林蓮云說。
塔塔集團中國區的一位高管持相似觀點,他表示:“至少5年到10年內,印度汽車對中國構不成競爭力,因為看印度的經濟結構,內部消費占50%以上,印度國內的制造商主要滿足國內的需求。”
霍尼韋爾交通系統集團亞太區采購總監于瑞林認為,中國和印度汽車產業的發展有沖突點。“印度更希望支持本地產業的提高,中國希望多向國外市場出口,將構成一個矛盾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