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新能源車或上市,或亮相,此起彼伏、眼花繚亂。如此的熱鬧光景給消費者的信息似乎是:一兩年內我們就能普及新能源車,享受新能源車帶來的實惠。實際上,這種信息既誤導消費,也誤導主管部門的決策。
新能源車的門類很多,就最熱門的電動車來說,可分為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是近中期產品,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車都是遠期產品。當前電動車普及的門檻主要有3個:成本、技術和基礎配套設施。
首先,由于增加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成本比同類汽油車高出一倍左右,只有在形成一定規模后,才有可能將成本攤薄。在目前的成本模式下,正常的車企必須定出消費者很難承受的高價。國內第一款少量上市的雙模電動車比亞迪F3DM價格就比普通比亞迪F3高一倍以上。
其次在技術方面。目前電動車的技術還遠遠沒有成熟——鋰電池的安全性差、壽命短、續航里程短的問題還沒有有效解決,電機電控技術還比較初步,而且電池組動輒三四百斤,大幅增加了車重,嚴重耗油耗電。
第三個問題更加突出,發展電動車需要同時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也就是充電站網絡。但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控制全國供電資源,沒有這兩家巨頭的參與,充電站網絡只是空談。然而,面對幾百上千億的龐大投資,以及收回投資周期過長的憂慮,這兩家巨頭并不愿貿然行動,致使基礎設施問題暫時成為死結。
上述這3方面的門檻,是橫亙在新能源車普及前的一座大山。這足以說明,新能源車離普通大眾還是有點遠,做好傳統車還是當下要務。
傳統汽油車還有很多可改進的空間,如何更節能、更省油、更安全,如何減少自主品牌的小毛病,都是當下就要面對的課題。如果將精力全部向新能源傾斜,勢必影響傳統車的改進。
目前部分企業大肆鼓吹新能源忽悠主管部門,另有企業則蓄意貶低新能源車,這都是要不得的短視圖利行為。我們必須承認新能源車是一個不能放松、不能忽略的戰略方向,它關系到在未來的汽車相關產業國際競爭中,中國處于什么地位。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抓準戰略,管好當前,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楊開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