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下降、成本上漲、利潤下滑、股價暴跌,告別過去10年年均20%增長的“黃金十年”,接連襲擊而來的不利因素讓不少汽車廠家大喊“吃不消”,異常懷念過去的好日子。
經濟環境不好是不爭的事實,但這才是考驗的時候,“今年市場仍然將維持10%左右的增速,試想還有哪幾個國家的汽車工業能維持這樣的增長速度?一位合資企業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我們公司今年的利潤率就上升了5個百分點!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好日子再到苦日子,中國車企不知該怎么辦了。困境更能考驗一個企業的生存能力,在傻子都能掙錢的年代是不利于行業的優勝劣汰的。你以為這個市場已經不行了,看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市場持續下降,三大汽車巨頭紛紛被卷入巨虧中,而歐洲和日本也停滯不前,“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的增速也開始放緩,對比之下中國堪稱“風景這邊獨好”。
由于汽車行業是個利潤微薄的行業,因此,不堪忍受高昂人工費用的發達國家其汽車工業必然向具有一定產業基礎、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有人斷言:“世界汽車工業不可避免地向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太地區轉移!比绻恍诺脑,看看最近波濤洶涌的汽車代工潮就可略知一二。除了東南汽車和奇瑞汽車將代工克萊斯勒之外,長安鈴木也將代工菲亞特Secidi車型,未來貼菲亞特的車標后在中國、中東、歐洲等地銷售。此外,吉利也代工生產英國錳銅汽車,還有多家跨國汽車企業正在尋找合適的中國代工伙伴。
凡事皆有原因,在中國出現的這股代工潮實際上正是處于困境的西方汽車跨國企業為降低成本尋找的新出路。經過了改革開放30年的積累,無論在汽車零部件還是整車生產能力上,包括俄羅斯、印度等國都無法與中國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更低。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世界汽車產業轉移的一個縮影。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已經多次出現過類似的全球產業轉移,先是輕紡產品,然后是家電,直到近幾年的裝備制造業,都是在世界產業大轉移的背景下,成就了一些中國的強勢企業,如青島海爾、美的、格力一樣,中國也有可能誕生類似強勢的汽車企業。
所以,對中國的汽車企業而言,不要老是抱怨,世道不好——還有比你過得更慘的,而應抓住危機中隱藏的生機,迅速成長壯大。 (王燦彬)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