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戶,由于近期保險公司車險政策的變化,即日起本公司將暫停代墊車險理賠款業務,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敬請原諒……”上周五上午,奧迪車主孫先生收到了成都某保險中介發來的這條短信,讓他心里咯噔了一下。“當初之所以選擇在他們(中介)那兒買保險,不就是看重他的服務好、省事嗎?可是現在修車還要自己墊款,一下子就變得麻煩了,怎么會這樣呢?”
孫先生的遭遇絕非個案。記者上周從成都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為防范騙保等違規行為,從昨天(11月1日)起,成都開始全面實施車險“賠款實名制”制度,今后車輛出險后,保險公司的賠款將直接轉賬到車主提供的同名賬戶內,賠款現金支付將成歷史。記者同時獲悉,正是伴隨該政策的實施,成都多家保險中介陸續宣布暫停車險賠款“代墊款”業務,原因是“存在道德風險”,也正因為如此,不少車主發覺,車險理賠突然變得沒以前那么方便了。
支付新規旨在防騙保
保險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現金支付方式存在不法分子欺詐漏洞,新規就是為了防騙保。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保險公司經常接到一些投訴,車主稱其車輛登記出險次數明顯高于實際出險次數。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車主為了省事把車輛交給維修廠,在車主不知情的情況下,一些不法汽修廠便會人為制造一次較大事故現場,騙取保險公司的車險賠付金,有時候2000元的損失會被夸大至1萬元,由于車險賠款多以現金形式支付,多出來的賠款就悄悄地流入不法汽修廠或代理人“囊中”。而車主們往往是在第二年續保時才發現,維修記錄憑空多了,賠償的金額也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期。
記者獲悉,為堵住車險騙保漏洞,切實保護車主利益,日前中國保監會和四川保監局先后下發通知,要求從2009年11月1日起,車險理賠款全面實施“零現金”:除被保險人特殊要求領取現金外,各公司車險賠款一律采取轉賬、匯款、網上銀行等方式支付到與被保險人、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人員名稱相一致的銀行賬戶。
最近出險最好現場報案
據了解,車險“賠款實名制”的實施只是近期保險業防范車險理賠環節風險的系列舉措之一,一些4S店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比以前更嚴了,比如一些保險公司就明確規定,車輛出險后,須由當事人或被保險人現場報案,如果車主非現場報案,不僅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索賠權益,甚至有可能遭拒賠。
“原來車主可以直接把車開過來,由我們代報案,但現在這塊管得很嚴了。”一些4S店建議車主,“現在一旦出險,車主最好在現場立即報案,如果還是像以往那樣把車交給4S店處理,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索賠。”
城南某4S店的客戶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近期不少4S店都接到一些保險公司的通知,要求已經出險三次及以上的車輛一定要在事故現場向保險公司和交警報案,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報案而直接將車開到了4S店修理的話,保險公司將不予理賠。
新規實行 有人歡喜有人愁
車主:希望理賠更便利
“賠款實名制”原意在于保護車主權益,但從受訪車主反應來看,大多數車主似乎并不領情。
“原來出險后直接把開到修理廠,修好車后直接開走就可以了,現在不僅很多手續需要自己辦,而且還需要自己墊款,這也太麻煩了。”車主陳先生就擔心,“像我們工薪階層,一個月收入也沒多少,車還是貸款買的,還沒還完,如果出了什么大的事故,一下子需要拿上萬元甚至更多維修費的話,還得借錢墊付,這多麻煩啊。”此外,隨著“賠款實名制”的實施,車險賠款什么時候能到賬也成為車主關心的問題。據了解,由于之前各家保險公司理賠方面的規定比較模糊,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一些自行向保險公司索賠的車主就曾遭遇過3個月賠付款才到賬的情形。
對此,記者從成都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按照新《保險法》的規定,如果責任明確,車主將在10日內拿到理賠款。業內人士稱,盡管車主在新規實施后不能再享受到以往的便利服務,但卻可以清楚知道保險維修的具體維修項目,避免出現車輛被重復碰撞的情況。
保險中介:擔心客戶不理解
“以前承諾的代墊維修金,現在賠款直接打到客戶賬上,的確有點不好處理。”成都某保險中介相關人士上周告訴記者,以前車主出險后直接把車交給中介機構,由中介公司負責找修理廠維修并墊付理賠款,修完后保險公司把款直接打到中介公司賬上,車主全程不用操心,“可是現在保險公司直接和車主對接,對保險中介來說這樣使得理賠手續更加繁瑣。”記者獲悉,由于流程繁瑣及道德風險等原因,成都已有數家保險中介被迫暫停了“代墊款”業務。
“先行賠付今后我們還是要做,但是關鍵是要找一個較好的辦法。”該人士坦誠,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客戶對此不理解,從而降低對公司的滿意率。
汽修廠:有人擔心有人很歡迎
“其實車主也知道,如果是我們代為索賠的話,很多時候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往往能讓他們的車得到很好的維修和賠付,現在不能這樣了,其實他們也不愿意。”采訪中,一些4S店負責人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該人士表示,4S店代理保險業務是汽車售后市場發展成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代理賠的操作也越來越透明和規范,不可因噎廢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