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中國新聞社
首 頁 新聞大觀 國 際 財 經 體 育 文 娛 臺 灣 華 人 科 教 圖 片 出 版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臺灣頻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新聞分析:2003年將成兩岸前景關鍵性一年

2003年01月02日 11:12

  再過一年多時間,臺灣又會舉行“總統大選”。經過臺北、高雄兩市的“市長選舉”,臺灣政治生態陷于一片撲朔迷離狀況。

  陳水扁能否當選連任,國民黨及親民黨這個所謂“泛藍軍”能否整合成功,把民進黨趕下臺?若陳水扁連任,他的兩岸政策會如何走?如果泛藍執政,其兩岸政策會改善與大陸的關系嗎?

  從現在開始,臺灣政治生態會朝什么方向走呢?也許,剛剛結束的臺北、高雄兩市“市長選舉”結果可以讓我們理出一個蛛絲馬跡。

  在臺北、高雄兩市“市長選舉”之前直到現在,臺灣社會面臨的是一個從所未有的艱難狀況,那就是經濟凋敝。套一句臺灣媒體所形容的,從經濟著眼,臺灣目前不景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哀鴻遍野”。

  據一位臺灣經濟專家稱,在過去,臺灣社會并非沒有經歷困難,但在這些困境中,總存在著希望,總讓人認為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陳水扁不會積極主動

  然而,目前,絕大多數民眾及企業界對臺灣現狀都有一種毫無希望的看法,因為一來對民進黨的執政能力缺乏信心,二來對臺灣當局和在野人士只顧政治內斗而忽略經濟的心態,也心存絕望。

  其實,說白了,臺灣執政和在野人士,甚至于一般民眾都知道,臺灣經濟起死回生的唯一希望,就是及早和大陸改善關系,促使兩岸貿易及其他方面的接觸正常化。再簡單一點說,只有大陸的市場才能救臺灣。那么,民進黨當局何以不愿朝此途走呢?

  也許,李登輝對陳水扁的批評可以一語道破陳水扁對兩岸問題的心態。李登輝在11月下旬批評說:“陳水扁只懂選舉,不懂國家管理。”這句話之所以揭開陳水扁的心頭之痛,是因為,目前在臺灣,無論大、小選舉,民進黨所獲的三分之一左右的票數很少有變化,但對陳水扁而言,2000年“總統大選”時,他之所以能險勝,全靠30多萬張偏激獨派選民的選票。

  因此,對陳水扁來說,這30多萬選民是他連任的基本依靠,是已知數;如果他在兩岸政策上有所改變,可能會失去這些人的選票,同時卻未必能吸收另外一群中間選民或泛藍選民的支持,這屬未知數。對他來說,改善與大陸的關系反而動搖了他執政的基礎,何況他既已當上“總統”,許多既得利益已經使他不必考慮兩岸關系是好是壞,倒霉的是臺灣百姓,陳水扁不會直接受害。

  民進黨頹勢已成必然

  對陳水扁來說,雖然在北高兩市“選舉”過后,表面上宣稱,臺灣的政治生態仍為“南綠、北藍”的狀況,但是,陳水扁乃至于民進黨人士對這次“選舉”結果是否會影響民進黨繼續執政,都捏一把冷汗。

  因為,馬英九在臺北市的得票近88萬,而謝長廷在高雄市以3億多新臺幣經費卻只以不到3萬票的優勢,打敗了只花2700萬、名氣不大、無政治魅力的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這種發展標示了一個苗頭:盡管陳水扁、李登輝全力拉抬,民進黨在全臺灣的頹勢已成必然。

  問題是:民進黨的頹勢,民進黨的“爛”,是否自然軟化為泛藍陣營的優勢呢?未必見得。因為:

  一、到目前為止,泛藍陣營的整合還遙不可及,雖然連戰和宋楚瑜兩人在去年北高“市長選舉”后曾會晤后聲稱,國民黨和親民黨在2004年將共推一組“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也軟化口氣稱,他未必堅持非當“總統”不可,而且在去年12月5日,北高“市長”選舉前夕那幕下跪的動作已說明了,宋楚瑜自知其聲勢已不如往日,必須“口軟、腳軟”,可是,泛藍陣營整合困難重重;

  二、在北、高兩市“選舉”之后,國民黨看到選舉結果對民進黨不利,又出現“大頭病”,以為重拾政權有望,對親民黨的態度又高調起來,甚至于在黨內各派都磨拳擦掌,企圖占山頭,奪利益。而親民黨建黨的唯一目標,是把宋楚瑜推上“總統”寶座,若宋自甘屈居第二把手,許多親民黨大將勢必利益落空。因此,在泛藍整合底下,其實蘊藏著這些人預先談判政治利益的意圖。如此,國民黨與親民黨的利益何能交集?兩黨要整合又談何容易?

  三、目前,臺灣的前途全系于兩岸關系的前景,然而,國民黨和親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口氣與民進黨并無太大區隔,仍然抗拒“一國兩制”乃至于“一個中國”政策,因為連戰和宋楚瑜兩人都被怕扣上“賣臺”的帽子。

  前景不容樂觀

  展望2003年的兩岸關系,若臺灣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我們當然不排除陳水扁在兩岸政策上改弦易轍,走出一大步。但是,從陳水扁的行事風格來看,在面臨競選時,與其冒險去改善關系,不如掀起查弊案,造成社會一陣大風波,掩飾民眾對經濟的不滿。因此,改善兩岸關系是陳水扁最后不得已才會走的一招棋。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阮次山(原題:《2003年兩岸關系何處去?》)


 
編輯:秦欣
相關專題:兩岸關系新走向
首 頁 新聞大觀 國 際 財 經 體 育 文 娛 臺 灣 華 人 科 教 圖 片 出 版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