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九日電 香港社會對中共十六大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連日來,香港傳媒對十六大進行了大量的密集式報道,十六大也成為市民議論的熱門話題。香港多家電視臺昨日均現場直播十六大開幕式的盛況,一些社團的首腦和成員則一起觀看直播。
對此,《文匯報》發表社論指出,這表明港人對國家事務的關心,也顯示港人對作為國家執政黨的中共的關注和認知在增加。
題為《加深認識國家更好發展香港》的該社論說,江澤民昨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中,肯定香港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并表達了對維護和促進香港繁榮、穩定和發展的全力支持。
令港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江澤民在報告中回顧了一九八九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十三年的歷程。回首這十三年,我們國家走過的道路很不平坦,成就確實來之不易。
社論稱:“事實上,港人同祖國一起,經歷了這難忘的十三年,享受了國家取得巨大成就給香港帶來的成果,感受到香港回歸、國家強大所帶來的作為中國人的尊嚴和自豪。港人通過對這次大會的關注,有助于了解中共在國家政治架構中的地位,了解國家的未來發展。這對于香港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并在祖國的發展中更好地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具有積極的意義。”
社評最后呼吁,香港應該積極支持并參與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這不僅是因為港人應該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也是因為香港自身的發展需要抓住這個機遇。
《大公報》的一篇短評,也對港人關注十六大的現象作了分析。文章認為,港人對中國共產黨和黨代會的反應,近年可說出現了根本的變化,過去鮮有主動了解和關心,但昨日港人在中區大道駐足收看大屏幕播映的“十六大”新聞,那種自然、關注、投入的態度,生動地說明了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在港人心目中已經確立了權威、正面的形象,受到重視和尊重。
文章稱,港人態度的變化,來自內地這十幾年的變化。時至今日,全國一片欣欣向榮、建設事業蒸蒸日上,經濟維持百分之八的強勁增長,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人人有“想頭”、有“奔頭”,心情舒暢、干勁沖天,政治上亦空前團結、社會穩定,過去被部分港人稱為“阿燦”的內地同胞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競爭對手”。而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近在咫尺的港人,對此耳聞目睹、感同身受、一清二楚,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又怎能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公報》今天還發表社評指出,江澤民昨日所作的報告,堪稱中共新世紀的綱領性文件。
《香港商報》在題為《十大經驗彌珍貴華夏盛世非幻夢》的社評中說,僅僅在十三年前,今天許多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和面貌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可能還只是一個夢。然而,夢想真的成了現實。
社評說,十六大報告已經為未來中共的建黨、治國提供了明確的指引,這是中共第三代領導人堅持鄧小平理論,經過了十三年的艱苦探索總結出來的,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在可預期的未來,只要按照十六大報告的精神和指導思想行事,中國的發展航向就不會偏離軌道,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就一定能發揚光大,中國就一定會富強起來。
事實上,聚焦、點評“十六大”的,不止上述三家報紙。綜觀今天香港出版的十多家中英文報紙,幾乎都在版面上“網開一面”,開辟了十六大專輯,并發表了相關評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