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月31日,海若35周歲時,6個月來一直堅守在她床前的醫護人員送給她的祝福和禮物。他們是主管醫生蘇正,神經外科護士長丹金秀,護士高小飛、馮菲、王征、于瀏洋、孫萌萌,神經外科重癥臨監護病房護士長王軍,康復主管醫生李廣慶
從5月8日到11月8日,整整六個月,鳳凰衛視美麗主播劉海若,從死亡的黑洞里一步一個腳印跋涉,終于伸開雙臂擁抱到了生命的萬丈光芒。
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奇跡:兩度腦疝而被懷疑腦死亡,菌群失調、細菌耐藥、三次高熱乃至中毒性休克,以及后來出現的腸梗阻……一次次預兆著死亡的兇險,海若是怎樣闖蕩過來的?
最深昏迷,到耳聞呼喚哭了,醒了,開口說話了,可以簡單對話了,可以記日記了,具備出院條件了……每一個跨越式的進步,海若是怎樣完成的?
海若神奇康復的背后,讓我們打開一個個謎團……
會診,會診,再會診中西兩大醫學體系合作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丹金秀至今對6月8日的情景歷歷在目:雖說是星期六,可科里的大夫自發的全來了,全院職能科室乃至保衛部門、衛生隊、電梯服務早早地也到崗了。
早上8點多鐘,張建院長強撐著剛做完手術的腰部到監護病房又巡查一遍。
當時有很多人圍觀。醫院后門對面即將拆遷的空樓里站滿了記者。攝像機和照相機的長鏡頭像炮筒一樣從窗戶里伸出來。
下午,劉海若的擔架抬了下來,后面跟著神經外科凌鋒主任及SOS人員。科里的大夫們一起將海若推進病房。隨即SOS人員與病房大夫和護士進行交接班,包括呼吸機、兩個胃管、尿管、靜脈輸液、生命體征和病情以及皮膚。
交接班結束已是下午3點多,4點鐘院內第一次會診。當時顱腦超聲檢查、腦電誘發電位檢查、頭腹部核磁共振檢查、血尿便痰化驗檢查等上的都是院里最強的力量。緊張有序的檢查和會診一直持續到夜里,最終確定的治療方案是營養支持,抗感染、降顱壓,加上功能康復。
6月9日下午3點,宣武醫院神經外科辦公室,全市聯合會診在這里舉行,神經外科301醫院段國升教授、協和醫院任祖淵教授、天壇醫院趙繼宗教授,高壓氧科海軍總院房廣才教授、宣武醫院王素珍教授,普外科宣武醫院孫家邦教授,內科宣武醫院陳秉良教授,康復科中國康復學會王茂斌教授,都準時到齊。市衛生局局長金大鵬、宣武醫院院長張建主持會診。
凌鋒教授、張鴻祺醫師詳細匯報病情,專家們詳細檢查患者,仔細閱片,對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討論,一致認為:
患者為腦外傷合并多臟器損傷,在當時搶救過程中曾出現嚴重的低血壓及多次心臟電除顫。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神經系統損傷的恢復及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雖然患者的原發性腦損傷不重,但造成的繼發性腦損傷十分嚴重,主要原因包括:硬膜外血腫造成腦疝,由于腦疝時間過長,腦組織受到擠壓、缺血;傷后的嚴重低血壓休克亦造成腦組織嚴重缺血。上述因素均可造成長期昏迷。入院后核磁檢查發現腦部兩側基底節區、中腦有出血性梗塞的表現,為繼發性損傷所致。現病人雖有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咀嚼活動,但其愈后是否有恢復神志的可能尚難定論。
同時,患者多臟器損傷,腎挫傷仍有血尿,外院已使用過多種廣譜抗菌藥物,加之侵入性治療措施較多,因而繼發感染很難避免,在治療時應密切注意真菌感染。
頸、胸椎等處的骨折,也有造成脊髓損害的可能。合并癥的發生可加重腦功能的損害,會影響神志的恢復。
專家們同意了宣武醫院的治療護理方案,并提出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膽大心細的凌鋒考慮到針灸刺激有促醒作用,6月11日找到針灸科王桂芳醫師詢問是否可上針灸,王大夫痛快地答應“可以”。立刻,北京中醫院的老專家周德安主任,就針灸治療赴宣武醫院會診,并制定了配穴方案。
6月14日,我國神經外科一號權威王忠誠院士從國外回來,立刻被請到宣武醫院。他說,“病情危重,并仍在變化,能否恢復還是未知數。”王院士對全市大會診結果和治療措施表示認同。宣武醫院上上下下醫務人員心里踏實了一些。
當海若菌群檢測發現指標上升時,應神經外科邀請,該院中醫科正式加入聯合會診。6月17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專家姜良鐸教授應邀為海若把脈,與該院中醫專家一道研究制定了一套扶正固本、醒神開竅的治療方案,采用口服和靜脈注射相結合的方式。姜教授強調說“辨證論治,藥味不要過于猛烈”。之后,姜教授又來過兩次修方。
6月28日,因為海若的高熱及感染問題,蘇正醫生專門將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盛瑞媛教授請來會診。
除了以上叫得出名的會診,院內的會診已經不計其數。每一次會診都由該院醫務處副主任王力紅組織,她深有感觸:各路專家、相關科室所給與的支持,真的難以用語言表達。
醫生果斷用藥保住最后一道防線
劉海若的病歷到現在已經裝滿了兩個抽屜,它們已經被蘇正大夫分成化驗、會診、護理、病情記錄四摞,分門別類裝在袋子里。其中常規化驗和細菌學檢查單子裝了整整四袋。常規化驗每頁都能粘20張化驗單,而這樣的單子已經有上百頁。
在海若入院當天,內科陳秉良主任就參加了會診。海若來前敗血癥就很重,英方使用了美平、萬古霉素、氨基糖甙類三種頂級抗生素聯合用藥降了體溫,所以海若是發著38?癈的燒上飛機的。
令陳主任揪心的是:入院以后,所有屬于院內感染的細菌輪番對海若進行攻擊。酮綠假單胞桿菌、肺炎克雷伯球菌、大腸愛麗斯桿菌、耐加氧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清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等。而反復在海若身上出現的是對泰能都耐藥的酮綠假單胞桿菌和超廣譜酶陽性的肺炎克雷伯球菌。感染使海若入院后病情出現幾次反復,非常兇險,現在想起來,醫務人員手里仍都捏著一把汗。
入院一周,海若出現發熱,體溫達37.9℃,痰液增多,血液白細胞值高達13000單位,痰培養為酮綠假單胞桿菌,經復達欣靜脈治療5天,體溫和白細胞恢復正常。6月24日再次出現發熱,體溫39.1℃,血液白細胞下降至2900至3200單位、中性分類增高,痰培養為酮綠假單胞和肺炎克雷伯球菌。馬上進行藥敏試驗,加用舒普深靜脈治療,但是癥狀無緩解。經院內專家會診,考慮為肺部感染且不能排除深部真菌感染。
針對這種情況,重新調整抗菌藥物,應用特治星、力確興、大扶康及大蒜素治療。然而6月27日晚,海若病情惡化,出現高熱,體溫高達39.6℃,四肢濕冷,血白細胞急劇下降,以致中毒性休克。凌鋒教授深夜從家中驅車趕到醫院組織搶救。經擴充血量、抗感染、冰毯降溫、營養支持等,病情得以控制。
6月28日下著雨,協和醫院感染科盛瑞媛教授被蘇正醫生請到醫院會診,她同意宣武醫院目前的診斷與處理,建議如果抗感染治療無明顯效果,可加用二性霉素B及美平藥物治療。美平在中國沒有上市,是藥房千方百計專門找來的。二性霉素B則是一種抗真菌的老藥。同在這一天,中醫會診后,海若用上了安宮牛黃丸,連續幾天共吃了7丸。
6月29日,海若體溫降到38℃,6月30日,又繼續降到37℃。7月1日血培養結果回報有真菌,證實為真菌敗血癥。之后,海若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蘇大夫還心有余悸。他說:“我們最終也沒有使用二性霉素B聯合美平治療,這是最后一道防線。二性霉素B療效確切,但力量強烈并且副作用也很大,使用后如果無效將導致保護海若的堤壩徹底崩潰。”
當一個醫生面對十多種耐藥菌的時候,每一種抗菌素的使用都必須是慎而又慎、小心翼翼。一次,海若身上發生酮綠假單胞桿菌感染,對泰能耐藥。陳教授將目光投到特治星。特治星含加氧哌嗪青霉素和他唑巴坦兩種成分,會引起過敏。盡管海若在英國已經使用過特治星,而且兩次皮試均為陰性,但陳教授還是害怕。給藥的時候,專門安排抗過敏休克的腎上腺素靜脈輸液在旁嚴陣以待。15分鐘過去,海若心跳沒有改變,皮疹沒有出現,發冷寒戰也沒有,陳教授的心才放回肚子里。
海若醒了之后,曾發生過一次尿道感染,實驗室化驗為肺炎克雷伯球菌,為超廣譜酶陽性。陳教授已經把藥開給蘇大夫了,是特治星。可是回到辦公室,陳大夫左思右想感覺不順。又拿出化驗單仔細分析,酶分三種,而海若感染的克雷伯菌對其中的一種耐藥,而特治星恰恰是對抗這種酶的,所以就不合適,改成泰能!陳教授三步并作兩步趕到病房找蘇正,糾正了處方。結果顯示,感染得到控制。
幾次驚心動魄都化險為夷,但酮綠假單胞桿菌和肺炎克雷伯球菌雖然數量下降但一直都有。8月初,海若氣管插管拔掉后,酮綠假單胞逐漸殺滅,但克雷伯球菌非常頑固,持續很長時間才被殺滅,都是泰能給干掉的。
高壓氧治療改善了腦部缺氧狀態
海若入院之后,凌鋒當即拍板:做100次高壓氧。
第三天,在3名醫生和賈建國副院長及兩名護士長的陪同下,海若開始了高壓氧治療。此后每日一次。為確保安全,每次均單獨為其開艙并有主治醫生陪艙。醫護人員克服了進艙后加壓、減壓后的不適,每次進艙均攜帶全套搶救設備,隨時準備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
據王素珍主任講,到10月29日,海若共做了87次治療。做到第10次,腦電圖就有很大進步,到第30次,就有意識了,到了50多次后,可以吃東西了,之后,身體各方面在逐漸走向正常。海若的病情是,已經過了急性期,對細胞營養藥不敏感,而且發生過心跳停止、腦疝等繼發性腦損害,引起腦水腫和神經系統癥狀。高壓氧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及供氧,促進神經功能的修復及甚至恢復。
當海若在英國發生車禍的消息在互聯網上發布的時候,憑著職業的習慣,北京天壇醫院高壓氧科主任薛連璧大夫緊密關注了兩天,然后根據媒體報道的傷情做了一個判斷,他先是在新聞后面以“一個醫生的祝福”貼了一個帖子,建議盡快給海若施以高壓氧治療。后來又給鳳凰衛視發去一個電子郵件,再次強調高壓氧治療的重要性。鳳凰衛視給他回了兩個郵件,說“已將建議轉告海若的家屬。”
薛主任告訴記者,在常壓下,人體組織供氧是靠血液中的紅細胞來傳輸的。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后,隨著血液流動最終到達毛細血管內。毛細血管非常細,只允許單個紅細胞通過,紅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會變窄、變細、拉長,呈線性排列,通過微循環到機體組織釋放氧分子,結合二氧化碳后從靜脈血管返回。
而在機體發生損傷的情況下,組織血管損壞,致使微循環發生障礙,紅細胞就不能通過損傷區域的毛細血管給組織供氧。在高壓氧狀態下,人體氧氣輸送發生根本變化。在3個大氣壓的高壓氧下,僅以物理狀態溶解到血液中的氧就足以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需要。
高壓氧治療時通常采用兩個大氣壓,此時物理溶解氧比常壓下高出14倍,液體能到達的地方,溶解在液體中的氧也能到達。正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美國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所說“高壓氧可以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情況下,迅速地將物理溶解氧供應到缺氧的機體組織中去,改善機體組織的缺氧狀態。”高壓氧的這一特點,是常壓下任何其他方法都不能達到的。
對于腦組織損傷來說,腦的微循環發生障礙,使損傷區域腦組織缺氧,出現水腫,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使循環進一步惡化,缺氧進一步加重。這一惡性循環鏈是腦外傷后病人腦水腫形成的機理。如何切斷這一病例過程,是搶救顱腦損傷患者的關鍵。高壓氧可以迅速通過自身特點切斷這一惡性過程,迅速改善腦部缺氧狀態,逐漸消除腦水腫,促進腦細胞復蘇和腦組織功能的恢復。
王素珍主任堅定地說,高壓氧對腦干很敏感,對促醒非常有效。劉海若在英國一個月時間沒有機會作高壓氧,可以說是浪費了時間,否則,效果應該比現在還要好。
治療過程中的康復新觀念
在6月9日進行的院內會診時,神經康復主任醫師王茂斌就提出兩條:一是在當前協助神經外科對病人進行促醒;二是二級預防,應對蘇醒后的肢體痙攣。6月10日,一份康復治療計劃提交醫院并開始實施。康復長期目標是:爭取2至3個月內恢復意識活動。
當時海若是植物狀態,對聲音、光線、針刺等都沒有反應,所以必須先醒過來。針灸強刺激,按摩肌肉保持關節活動度,聲光和中頻電刺激等,中醫中藥、高壓氧治療等都加入到促醒行列。王主任說,各學科協作,保證生命的穩定狀態,為后來海若的康復打下很好的基礎。
7月26日,海若自發睜眼,8月8日可以正確的用語言回答問題,右手有正確的運動反應而其他肢體還不能跟著指令做運動。8月10日,一份促醒后康復治療計劃又制定出來,并對近期和長期康復做了設定。
病人蘇醒后首先就要預防全身性的痙攣。出現內收肌痙攣、馬上外展,內收肌外展了就馬上內收,尤其是抗重力肌痙攣問題,需要及時預防和對抗。此外還要預防病人的吞咽困難。發現海若有了一點吞咽反射,馬上往她嘴里注射涼水,然后過渡到吃果凍,保護吞咽功能。另外,對尿管實行夾管定時導尿,訓練膀胱功能。
王主任說,康復就是采取各種手段千方百計保存患者的功能使之最大程度的恢復。這些功能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認知、情感、心理等,還有吞咽、大小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功能、性功能等。康復針對的不是病而是功能,這是指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三大功能——“器官和臟器水平的身體功能、人的個體活動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所以康復現在面臨的就是“功能”二字,一切措施都圍繞著怎樣把康復計劃落實。我們希望海若逐步恢復三大功能。
海若躺了很長時間,肌肉退化萎縮,所以首先是軀干肌訓練,擺髖、擺肩、翻身、起坐,僅雙橋運動(彎腿抬屁股)從不會自己抬到自己可以抬,為了使心肺功能和體力恢復到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康復訓練,就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治療時間也由1小時逐漸延長到每天4至6小時。強度很大,有時她也煩了。但是她有強烈的欲望就是盡快康復回到工作崗位,這種自身的努力很重要。
據李廣慶大夫介紹,會診后開始實施的經穴按摩到現在一直沒斷。手法有揉、按、捏、點,順著經絡走,一般走主肌肉的陽明經,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縮,增加血液循環能力。
海若已近五個月的康復治療,不單純是康復訓練,還需要交流。從心理上來說是支持療法,鼓勵,調整她的異常情緒。為了和她取得溝通,李大夫特意找一些她熟悉的東西和她進行對話。貫徹的原則是,多種刺激,聲光電、錄音、看碟,還有體覺刺激。后來康復醫生發現在淺昏迷狀態時所進行的治療,海若也能回想起來。
海若蘇醒后,心理醫生和言語治療師都被請過來會診,發現她沒有特殊的心理障礙和嚴重的抑郁,但在治療中康復醫生也充分考慮其心理因素:一盡量避免不良刺激,比如不照鏡子,暫時避免容貌變化引起的心理障礙;二慢慢給她灌輸事故發生的情況,讓她逐漸接受傷病這個現實;三特意請到一位高位截癱病人與海若交流。他曾是外經貿官員,也是因為車禍致殘的,現在是一位經理。他將自己研制的被動腳踏車送給海若以鼓勵。她擔心將來不能恢復工作,老板鼓勵她爭取在電視臺7周年時去做節目主持,給她希望。但也不能一味讓她樂觀。李廣慶大夫最近開始小心翼翼問她:“萬一不能再做主持,能否干別的?”海若說:“我反正要有工作干。”問她能否干一些文字方面或者后勤類的工作,她說:“也可以。”
王主任說,從現代康復醫學的角度看,劉海若的恢復不僅是身體功能的恢復,更重要是個人活動能力的恢復和社會參與能力的恢復。
記者看到的海若遠期計劃是:能完成平地和上下樓梯的行走;無明顯認知、言語、情感和心理異常;二便能完全自理控制;全部生活基本自理;設計公眾形象。爭取半年內達到接近正常人水平。
奇特的中藥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劉海若在英國就診的時候,抗生素已經用到頂級,之后又出現雙重感染,對所有抗生素產生耐藥。當菌群檢測發現指標上升,中醫科就正式加入聯合會診。
中醫專家李宗信主任告訴記者,中藥很奇特,藥味不猛,但可“四兩撥千斤”。因為中藥是多靶點藥物,成分復雜,一味藥就是好幾個靶點,再加上復方,人體各方面都能照顧到。
為了充分發揮中醫中藥、針灸按摩的作用,中醫科專家精心診察,望形態、面容、診脈、驗舌、聞呼吸、咳嗽,觀二便、痰色等。辨證論治,處方用藥。處方開出來了,調劑、煎熬也很重要,他們就親自前往中藥房和中藥制劑室,和中藥調劑專業人員一起工作,以求更好發揮藥物療效。
6月17日醫院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專家姜良鐸教授來會診,與該院中醫科專家共同為海若把脈,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案。姜教授說,“藥味不要過于猛烈,辨證論治,急病慢郎中,急不得,順其自然按病情用藥。”姜教授一共來為海若診脈三次。
針對菌群失調,對所有抗生素都產生耐藥者一難題,辨證論治,特別強調扶正固本,運用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醒神開竅的治療方法。用藥方案,將現代中醫急癥用藥與傳統口服湯劑給藥并舉,采取靜脈點滴與口服相結合。
中醫講究理、法、方、藥四對頭,好的處方還需要有好的藥材。方中有一味中藥三七,臨床上習慣用研碎的三七面,但因海若處于昏迷狀態,病情不允許。為了尋找地道藥材,中藥房積極配合,專門為海若訂購三七塊等飲片和注射液。
給海若灌喂中藥是通過直徑為3毫米的鼻飼管用注射器注入。為了避免煎熬的中藥混有藥渣,造成鼻飼阻塞,防止藥物反應,減少刺激,藥工每次都將中藥煎煮很長時間,然后多次反復、精心過濾。往往是上午開始熬藥,下午才能做出來。因組方合理,用藥得法,為海若進一步治療爭取了時間。
海若肺部及全身感染控制后,泌尿系統又出現感染,血象偏高,尿中白血球+++,大便干結,低熱。專家組又及時診察,研究制定新的治療方案,在原方的基礎上加以清利下焦濕熱的藥物,建議拔除尿管,病情逐漸好轉。
按照周德安主任為海若制定的配穴方案,針灸主治醫師王桂芳,通過百會、內關、人中、涌泉等穴位,根據病情隨時加減配穴,每周五次給海若扎針灸促醒,每次治療都和海若交流。有一次扎針時海若有疼痛感了,王大夫說:“海若,認識我嗎?跟我握握手吧!”海若抬了抬手,使勁攥了一下王大夫的手。“當時我特激動。”王大夫說。
海若一天天好起來,中醫辨證治療方案也在不斷的調整和變化。面對能說謝謝的海若,舌紅無苔漸有舌苔,脈沉細弱力漸和緩有力,專家組一致認為已經達到開竅的目的,可以暫停使用醒腦開竅藥。重新確定了益氣清熱通絡的治療法則,調整處方用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適時增減藥味,改變劑量。為了讓海若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專家小組決定撤掉鼻飼管鍛煉患者自行進食吃飯。新的問題又出現,一直以鼻飼管灌喂中藥的海若很難接受口服中藥湯劑,每次總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勉強喂下。為解決新的矛盾,中醫科試著把中藥免煎顆粒用蜜水調制成膏劑,每次只需服用兩小勺,非常方便。目前海若的病情有了長足的進步。
監護病房中的呼喚式護理
神外病房里,活躍著一批年輕有為的護士。她們日日夜夜堅守在危重病人的床前,平凡工作、精心照料,使危重病人從死亡的邊緣回到現實世界。劉海若就是她們所護理的病人中的一例。
護理5人小組是凌鋒主任6月5日再赴英國接海若回來之前成立的。丹金秀護士長充滿驕傲地對記者一一介紹著手下的姑娘:都是監護室骨干,平均年齡23歲,工作能力強。王征和高小飛,資深護士,曾被派出參加護理,在讀首都醫大護理大專;孫萌萌,在外科監護室輪轉過,經驗全面,正在就讀自考護理大專;于瀏洋,畢業于協和醫大護理大專;馮菲,協和醫大護理大本畢業,工作不到一年,但積極主動。6月4日,主抓護理的李淑迦副院長特意把丹金秀、監護室護士長王軍和五個姑娘叫到一起開個會,又布置工作又鼓勁。當時大家都不了解海若究竟是什么情況,備感光榮但心里又沉甸甸的,怕做不好沒法交待。
大家一邊到圖書館查資料,進一步增加對車禍腦外傷的知識,又重新對護理操作進行復習。丹護士長帶著姑娘們專門到呼吸科楊主任那里學習呼吸聽診觀察,從痰鳴音判斷吸痰效果。她們把監護室外的兩個單間,一個布置成海若的病房,另一個后來布置成海若的康復室。6月8日那天,專門為海若買了花,其中有一盆是跳舞蘭,臺灣的一種花兒。上午,鳳凰衛視還送來海若的照片,也放在病房里。
盡管護士們作好了思想準備,但是見到海若還是吃了一驚。深度昏迷,頭腫得很大,右側顱骨部分切除塌陷,由于顱底骨折造成右眼瞼及顏面部青紫瘀血,氣管切開處連著呼吸機,鼻腔插了兩根管子,右下頜有個疤痕……
凌鋒主任叮囑護士們“呼喚式護理”,因為在英國,護士每做一項操作都在呼喚。于是,護士們將海若當成清醒的病人:“海若,我要給你扎一針,抽一下血,做個化驗,可能會疼的,我會注意的。”“海若,我們翻個身,躺得時間太久了,免得皮膚潰瘍會壓出褥瘡。”“海若,有痰了,我來給你吸痰,,你會不舒服,我很快就把痰吸出來,配合一下,吸干凈你就舒服了。”在海若昏迷的一個多月里,呼喚式護理一時一刻也沒有中斷,對促醒起到很好作用。
因為海若不但有肋骨骨折、胸椎骨折,頸椎也有骨折,翻身還能看到后背有一個成角畸形。所以護士們給海若翻身只能采取平臥或左側臥位翻身,三個人同時抬起頭、身、腿做軸線翻身。這種狀況,萬一不慎,就可能造成其他傷害。護士們整天琢磨有個什么板子最好,終于發現一個叫“過床易”的東西,不但搬運到另一個推床上去作高壓氧容易了,而且翻身也好操作了。翻身后,護士還在海若后背靠上一個楔形棉墊來固定,兩只后腳跟用棉圈來固定,翻身時都用棉圈墊著床檔,怕磕著。
海若幾次高燒時護士們也是想盡辦法。降溫,一般是冰塊和酒精擦浴,或者是鋪上冰毯。發現海若手腳發涼,護士降溫改用溫水擦浴,并且在手套里灌入溫水系上,再把她手腳放上去以保溫,水涼再重新換,就這樣,護士們一個班一個班都這樣做著。
吸痰的時候,護士每吸一次換一根管子,下管子一次到位,螺旋式吸痰提管子,正規準確,吸痰后聽診,檢查效果。
海若有了吞咽功能,牙不能全張,護士用注射器吸水,從牙縫擠進去,說著“海若,咽,咽。”一百五六十毫升水,要喂一個多小時。慢慢過渡到吃果凍,護士買來各種口味的,切碎,用小勺喂進去。護士發現每次喂荔枝口味的,海若就吃得好,別的且在嘴里含著,醒了一問,果然海若愛吃荔枝。
護士們買了預防褥瘡的耳墊、足跟墊、臀部墊;從英國回來時海若穿了一雙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彈力襪,護士也找了一雙同樣品牌的襪子,讓她倒著穿;海若醒了,護士買來中國結、小魚、排球掛在床邊讓她拍……
剛到宣武醫院時,海若的后背已經有水泡了,到了這里之后就慢慢好了,再也沒有發生過褥瘡。
到現在,海若的護理記錄已經有500頁了。海若在好轉,護士們挺有成就感的。孫萌萌說:“海若每天的進步過程并不是平平穩穩走過來的,有艱辛有痛苦,也有驚心動魄。她能度過如此危險,再累也覺得有價值。”
從8月13日開始,護士專門為劉海若創建護士日志,記錄她的康復過程,以便將來交給她作為紀念。下面是其中的節選可以看到海若的進步:
8月16日白班
8點,喂湯時問涼不涼,回答:不涼。理療時叫“李老師”。大姐和媽媽來了以后問“誰來了,這是誰?”回答“大姐、媽媽”,喝完湯后問“還想喝嗎?”回答“不喝了。”喝湯喝得好,喝得快,能自己微微張嘴。9點,問“在哪個公司工作?”回答“鳳凰衛視”。問“你們的老板是誰?”回答“劉長樂”。10點,劉長樂來問他是誰,回答:劉老板。
9月18日白班
8點接班,問海若“吃早飯嗎?”答“吃”,把蛋糕掰成小塊,可以自己動手拿著吃,喝牛奶。跟海若講“吃完早飯后喝中藥行嗎?”答“好”。8點05分,凌主任看海若,海若說“早上好”。8點25分,劉爸爸看海若,海若說“早上好。”8點50分小馬哥看海若說“媽媽今天不來了”,海若問“為什么”,答“做頭發”。9點,海若說“肚子脹,不喝了”,問“要干什么?”答“睡覺”。很快入睡。心率84-87次/分。9點30分康復鍛煉,抬臀4組,一組10次,雙手交叉上舉3組,一組15次,翻身2組,一組5次,放松運動3組,一組10次。起立床練習5次,心率最大113次/分,80??85?埃浼浜瓤Х?00ml,香蕉一個。11點30分,康復鍛煉結束,海若說“要睡覺”。入睡,心率80次/分左右。12點吃中午飯,自己伸手拿勺,吃得很好,大約吃了80g菜,50g飯,喝肉湯200ml,水100ml。下午1點半,高壓氧,3點30分高壓氧科返回。問海若“渴嗎?”答“渴”,喝水100ml,吃梨一個。3點40分,丹護士長看海若,給海若帶了些營養品。4點,起立床練習共6次,70??80?埃穆首罡?13次/分左右。
10月14日白班
8點接班后吃早飯,吃的蛋糕,問海若:這是什么蛋糕?答:蜂蜜蛋糕。問:醫院的蛋糕好吃還是這個好吃?答:這個好吃。問:你以前吃過嗎?答:吃過。吃了3塊蛋糕,一杯奶,一個雞蛋。吃完后問:用棉球擦嘴還是漱口?答:漱口。9點開始康復練習。抬臂20次,拍球20次,擺髖20次,提臂40次,擊球30次,坐起3次。康復過程中。李大夫問:海若這卡片上寫的什么?答:活得健康,活得精彩。李大夫問:你解釋一下活得健康這句話?答:身體健康,心理上健康。李大夫問:那你不開心的時候怎么辦?答:傾訴。問:找誰傾訴?答:朋友。凌主任過來問:枸杞子好不好吃?答:好吃。王力紅主任來看海若問:你認識我嗎?海若說好眼熟。練習過程中吃了幾個棗。吃完后問:棗沒有了,吃西紅柿好嗎?答:我想睡覺。問:是累了嗎?答:是。讓海若睡了約20分鐘。問海若想不想聽故事。答:想。讓海若自己讀了一段,比較流利。中午吃餃子,吃了10個,喝湯。吃了約30g牛肉。12點30分,問海若:想不想睡一會兒?答:想。睡到下午1點鐘,王老師來扎針灸后醒來。問海若:如果你采訪袁袁你會問她什么?(袁袁是海若家請的保姆)答:問你照顧劉海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問:那你要問我呢?答:你作為護士,護理劉海若與護理其他病人有什么不同?我和袁袁分別作答。又問海若:你覺得當醫生好還是當護士好?答:醫生好。問:為什么?答:醫生比較有自主性……
海若與醫護人員建立的關系就像跳舞蘭一樣美好。跳舞蘭開花一個多月已經謝了,可是花枝卻還是綠的,活得生意盎然。
頑強的生命力
在10月份的第4周,海若的病情又發生反復。與進食了糯米類食物有關,海若出現腹脹腹痛,有一天疼得直叫喚。深夜11點多鐘,普外科主任孫家邦教授從家里被呼叫到神外監護病房。推海若到放射科照相,結果是腸梗阻。
治療腸梗阻,一般是下胃管和吃藥。但是孫教授沒給海若下胃管,他說,“太折騰,太遭罪。”但不下胃管可能最后導致開刀,對身體又是一個打擊。他先用民間的方法喝香油來治療。
連著喝,海若實在喝不下去,蘇正大夫直著急就敲邊鼓,“這么好的東西你竟然都不吃。”海若說,“好東西應該與好朋友分享。”結果蘇大夫捏著鼻子也喝了香油,回去后直鬧肚子。香油一連喝了三天,后來孫教授給改成了石蠟油,無色無味,就容易喝下去。10月28日,腸梗阻就完全緩解了。孫教授格外夸獎劉海若的生命力。
他說,“原先在海若腹腔能摸到一個飯碗大小的血腫,現在看來已經完全被吸收了。”孫教授從普外科的角度認為,海若出事的小鎮的醫院對病人大出血時采取的措施是很先進的。肝破裂的情況下找出血點止血很困難,往往會貽誤病人的生命。而在英國一個基層醫院,能夠在破裂的肝周圍塞緊壓住,用一個網兜住,先保住生命。
這個急救觀點在大醫院開放的醫生中是被廣泛接受的。而這個方法在中國的教科書上沒有。所以英國基層醫院的腹部外科醫生的知識水平是比較高的。三天后在倫敦打開腹部,肝臟已經長好了,不用修補。這種辦法已經出現在去年美國出版的《克氏外科學》,國內也有醫生在用這種辦法。
外科的工作是保證營養,平衡電解質。6月8日,孫教授參加了海若的院內會診,提出加強病人營養,預防并發癥。發現海若插了兩個胃管,有人提出可以拔掉一個。孫教授則認為,英國醫生有他們的道理,大夫不能總是相信經驗而不對新的科學知識沒有了解。他發動學生上網、查資料,結果證實,這樣的病人胃是麻痹的,易吐,所以下到小腸的管子為輸送營養,下在胃里的管子為防止嘔吐。所以兩根管子一根也不能動。營養與體質是身體恢復的基礎。
蘇正醫生對海若的生命力也是備加贊賞。海若的第一次腦疝估計持續了10個小時,一般人超過兩個小時就很難搶救過來,而她居然又活過來。又發生第二次腦疝,一般人99%沒希望,海若在沒有使用脫水藥的情況下又挺過來。海若的復合傷,胸椎后突厲害,錐體后緣緊貼在脊髓前緣,而脊髓只有一個手指寬,再往后壓就會出現截癱。而一個月以后海若被固定在高分子托內經受飛行的顛簸,居然沒有加重損傷。陳秉良教授對海若再次經受住三次高燒的打擊的頑強生命力也是備加感嘆:體質好。年輕,就是本錢。
生命的尊嚴
劉海若不是普通的病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的命運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也得到了最融洽的醫學力量的救助。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伍滬生評價說,我們在海若救治過程中,看到的是“以人為本”的醫學模式的具體體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史教研室教師甄誠博士則認為,醫學處理人與病要顯示出學科的特殊性。醫學是自然科學中最人文性的,又是人文科學中最具科學性的,所以醫學技術領域內的多種知識的大綜合和人文關懷,造就了劉海若治療的好結果。
權威人士認為:實際上,以王忠誠為首的中國神經外科能夠走向世界,靠的就是團隊精神和多科協作。是神外二級學科的協作,也是其他臨床學科協作的結果,貫穿著醫學整體思維的觀念。劉海若的救治,也是各學科團結合作和團隊精神的集中體現。既有神經外科與其他臨床科室的合作,又有中西兩大醫學體系的合作,又有醫療和護理的合作,不僅體現了高超的醫術,而且展示了高尚的道德和人文關懷。
這些,大概就是海若神奇康復的秘密吧!
然而劉海若現象也讓我們思考,醫學怎樣做才能惠及我們所有的病人,從而實現醫學的愛的承諾,永不放棄生命的尊嚴?
凌鋒說:感謝海若,祝福海若。的確醫護人員從救治海若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神經外科,丹護士長們已經把“呼喚式護理”體現在其他的病人身上,蘇正大夫們把劉海若的治療措施也開始用在普通病人身上。
打破專科門戶之見,互相踢皮球的習慣,敞開胸懷接納別的建議,醫學才有未來,病人才能受到最高尊重。這是很多參與治療醫生的共同感受。
孫家邦教授說,病人來了,醫生不要輕易下結論,要邊治邊摸索,不斷完善不斷學習。每一個病人都是全院所有醫生的事,各科都要主動給予治療,所以我說協助不如叫“協勞”,協作勞動。這種精神不但在北京、在中國,在全世界都該這樣,中國醫務界要特別提倡這種協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人類生命的最高尊重。
救治劉海若的宣武醫院主要專家
神經外科主任凌鋒
普外科主任孫家邦
神經康復科主任王茂斌
內科主任陳秉良
高壓氧科主任王素珍
作者:郭小景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