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電(記者王進昌) 今天,是歐盟官員結束對中國打火機企業進行核查的預定結束的日子。
歐盟對中國打火機進行反傾銷調查始于今年六月,前些日子,歐盟的兩名官員悄然抵達溫州,對這個中國打火機生產的大本營進行市場經濟地位核查。也許是為了得到第一手的真實感覺,這兩位歐盟官員在訪華期間,沒有和有關方面打招呼,更沒有勞煩東道主安排食宿。他們悄悄地來,悄悄地走。
這種類似“暗訪”的檢查,中國人將會越來越熟悉。因為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起訴越來越多。據世貿組織統計,近年涉及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占總數的百分之十一左右,中國成為當前國際反傾銷的主要受害者。
中國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都比較低,中國所生產的商品自然也具備較強的價格優勢。一但中國的產品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往往能迅速占領一部分市場份額。目前在世貿組織內部,關稅杠桿所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于是許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商品,祭起了反傾銷和質量檢驗等非關稅的大旗。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日本和歐盟。日本抓住某些個案對從中國進口的蔬菜、香菇等農產品進行歧視性檢驗,又通過媒體的惡意炒作,使日本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產生了恐懼心理,極大地降低了中國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歐盟也運用反傾銷的武器,在彩電、打火機等領域,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
據有關媒體報道,隨著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不斷增多。僅今年上半年,就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對華立案二十八起,其中反傾銷案二十起,保障措施案八起,涉及出口金額約五點七億美元。如果再把時間上溯一下,自一九七九年八月歐共體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第一例反傾銷調查以來,截至今年四月底的二十余年中,已有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動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總計四百九十四起,其中反傾銷調查四百六十七起,保障措施調查二十七起,涉及四千多種商品。
中國人生性不愛打官司,特別是不愛打國際官司。面對突如其來的反傾銷調查,許多企業采取了退讓政策,以致于將市場拱手出讓。再加上中國商會組織不夠發達,許多企業處于一盤散沙狀態,不但不利于統一行動,而且有時還會自相矛盾,互相打壓。這些都使反傾銷成為一些國家屢試不爽的利器,動輒能從中國企業那里討到便宜。于是,反傾銷成為橫亙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無論如何也不能躲著這個關口過小日子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此關不闖,無路可退。
中國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近年來,不斷有企業利用世貿組織賦予的權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溫州的打火機企業雖然民營企業居多數,但他們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雖然目前尚不知結果如何,但他們的應訴行為無疑是明智的。
反傾銷案的應訴,勢必牽動企業數以萬計的數據采集和整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對大多數企業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有的工作甚至是一個企業承擔不了的,所以許多企業走上了聯合之路。這樣一方面可以分散應訴成本,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體現行業代表性。針對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案,中國廈華、創維、長虹等七家企業聯合應訴,終于迫使歐盟委員會于八月二十九日發表公告,宣布接受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及廈華等七家中國彩電生產廠商在價格及數量承諾基礎上進入歐盟市場。這雖然是一個有條件的、階段性的勝利,但也是一個可貴的勝利。
反傾銷應訴是一條永無止境的不歸路,在這條路上,中國企業目前只不過是一個蹣跚的學步者,但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早晚會邁過反傾銷這一難過又必須過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