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中國新聞社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首頁>>世紀論壇世紀論壇>>新聞報道

阿富汗王國的變遷

2001年10月29日 11:23

  

聲明:本版文章之版權屬于原作者及原刊載媒體,如轉載請與原刊載媒體聯系,謝謝合作。

  “亞洲命運的十字轉門”

  阿富汗位于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扼南北交通要沖,地理位置重要,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我國的新疆經阿富汗到達波斯和歐洲的。我國晉代的高僧法顯和唐代的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也都取道阿富汗。

  15世紀以前,阿富汗的所在地是歐洲、中東對印度和遠東貿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來北往的客商在喀布爾繁華的大街上熱鬧地交易,學貫東西的智者在這里意氣風發地暢談。現在已經被毀的巴米揚大佛就是古代阿富汗文化交流的見證。但這一切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之后被徹底地改變了。由于歐洲航海家們發現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經由陸路前往印度的客商大大減少,阿富汗的光彩也漸漸暗淡下來,變得越來越閉塞。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了歷代征服者的必經之路,因而有“亞洲命運的十字轉門”之稱。公元前馬其頓帝王亞歷山大大帝、中世紀時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都曾經在阿富汗留下足跡。

  艾哈邁德·沙·杜蘭尼———阿富汗國家的締造者

  自公元7世紀伊斯蘭拓疆時起,阿富汗進入了一個迅速變化的時期。阿拉伯人先是占領了北部地區,后又向東部挺進;公元9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波斯人漸漸控制了這些地區;公元10世紀,突厥人控制了整個阿富汗地區,后來又被趕出了阿富汗。

  1221年,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入侵阿富汗。1380年,帖木兒統治了阿富汗。16世紀初,阿富汗又淪為薩非人統治下的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17—18世紀中葉的阿富汗大體還處于從氏族公社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1747年,普什圖族杜蘭尼部落首領艾哈邁德率領部落武裝開進坎大哈,在杜蘭尼部落和吉爾查依部落各酋長的擁護下登上王位,建立了阿富汗王國,定都坎大哈,自稱“艾哈邁德·沙·杜蘭尼”,并由此在阿富汗確立了封建制度。在歷史上,一度強盛的阿富汗王國,是僅次于奧斯曼帝國的穆斯林國家。

  艾哈邁德·沙·杜蘭尼前后共在位26年。在這26年中,杜蘭尼先后將喀布爾、加茲尼和赫拉特等地區收并為阿富汗領土,并于1773年遷都喀布爾。同年,艾哈邁德·沙·杜蘭尼逝世,其子帖木兒·汗繼位。1800年,杜蘭尼王朝的反對者們推翻了帖木兒·汗之子澤曼·汗的統治,立其弟舒加·汗為王。1809年,赫拉特總督馬茂德率部攻陷喀布爾,自立為王。1818年,馬茂德被推翻,阿富汗分裂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爾、白沙瓦和克什米爾五個主要的封建土邦,形成了封建割據的局面。1885年,馬茂德的大臣沙赫德·汗之子多斯特·穆罕默德以喀布爾為基地,重新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國家,成為阿富汗新一代君主。

  多斯特———艱難的獨立

  就在多斯特·穆罕默德雄心勃勃準備建立龐大的阿富汗王國之際,英國和沙俄開始了從南北兩端向這個多難之國的滲透。1830年,英國派情報人員潛入赫拉特和坎大哈,搜集阿富汗軍事地理情報,為其進一步侵略阿富汗做準備。幾年后,英國間諜伯恩斯被英屬印度政府任命為駐阿富汗的使節。與此同時,英國還成功地拉攏了赫拉特的地方統治者喀木朗·米爾扎,為進一步發動對阿富汗的戰爭做好了準備。

  1838年,英國借口沙俄協助伊朗國王入侵赫拉特,派出3萬印度雇傭兵侵入阿富汗。第二年9月,英印軍隊兵臨喀布爾。情急之下,多斯特向與其一直保持密切聯系的沙俄駐喀布爾大使維特凱維奇求助。沒想到,一向對多斯特有求必應的沙俄大使卻以天寒地凍、路途遙遠為由一口回絕。絕望之中的多斯特手捧《古蘭經》,向他的親兵部隊發布命令,希望他們能夠誓死一戰,保衛他們的國家和國王。但多斯特的親兵部隊不堪一擊,剛一交戰便紛紛潰逃,連營地也被多斯特的家臣強占。多斯特萬般無奈,逃往北方城市布哈拉,喀布爾被英軍占領。

  1878年,英國人第二次侵略阿富汗,迫使阿富汗王國政府與其簽訂了《甘達馬克條約》。阿富汗喪失了外交權,由此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885年,沙俄強占阿富汗領地“彭迪”綠洲,力圖在與英國的競爭中保持平衡。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富汗保持中立,但在1919年,它與英國之間再次爆發沖突,最終贏得了完全獨立。

  查希爾———輝煌的年代

  贏得獨立以后,阿富汗的阿曼努拉政權在新興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下,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并趁十月革命后蘇俄國內戰爭之機出兵中亞,妄圖實現在中亞建立一個強大的穆斯林國家的夢想。但是,阿曼努拉的改革措施遭到了英帝國主義和宗教勢力、封建勢力的反對。1929年,阿曼努拉政權被英國策劃的叛亂顛覆。同年10月,納迪爾·沙阿繼承王位。

  納迪爾上臺之后,即宣布阿富汗奉行中立政策,希望與英國和蘇聯保持友好關系。1931年,阿富汗與蘇聯之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為抵消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他在與蘇聯進行貿易往來的同時,成功地把蘇聯的軍事技術人員“請”出了阿富汗。

  1933年11月8日,納迪爾國王遇刺身亡,事發后數小時,驚魂未定的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就被推上了國王的寶座,此時,他年僅19歲。

  現年87歲的查希爾出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是老國王納迪爾·沙阿的獨生子。少年時代的查希爾跟隨父親赴法國游歷、求學。在留學期間,他迷上了西方文學和古羅馬歷史,一心想當一位研究文化和歷史的學者。然而,歷史卻過早地將國家的重擔放到了查希爾稚嫩的肩膀上。

  1930年,查希爾回到阿富汗學習伊斯蘭教教義并在軍事學院學習。1931年,他從喀布爾步兵軍官學校畢業,同年與霍梅拉王后結婚。1932年,年僅18歲的查希爾被他的父親任命為國防部副大臣,后來又擔任過代理國防大臣和代理教育大臣。

  在法國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及隨同父王巡視阿富汗國土時的切身感受,使查希爾深深地意識到,要想讓阿富汗走上國強民富之路,首先要實現現代化。為此,他不惜高薪從國外聘請各行各業的專家顧問,建立起阿富汗國內第一所現代化大學,并且注重發展與歐洲各國之間的商業和文化關系。

  人們常說,查希爾治國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維護了國家的完整和統一。由于他善于調整阿富汗各個部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他統治阿富汗期間國內沒有發生武裝沖突或者對立,更沒有分裂。但是,任何國家都無法脫離世界大勢,在桃花源中求得偏安。在冷戰的陰影下,阿富汗領導層內部出現了裂痕。

  達烏德———國王的堂兄、政變的元兇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兩大盟國由互相合作轉向分庭抗禮,兩大武裝集團相繼建立,兩極對抗的世界格局形成,世界進入了冷戰時代。在這一形勢下,阿富汗仍然堅持傳統的中立政策。但是,阿富汗的統治者對北方的鄰國仍保持著傳統的猜疑情緒,將蘇聯視作一種威脅。作為抵消蘇聯影響的措施之一,查希爾將他的目光轉向了美國,希望美國能夠在危急時刻援助阿富汗。

  1953年,阿富汗同其近鄰巴基斯坦的關系突然惡化。在兩國邊界爭議地區,阿富汗邊民頻繁騷動,致使巴基斯坦宣布封鎖兩國邊界,切斷了阿富汗通往印度洋的貿易生命線。同年9月,查希爾國王的堂兄、妹夫穆罕默德·達烏德親王出任首相,由此引發了阿富汗近半個世紀的動蕩局面。

  為了謀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達烏德采取了改善同蘇聯關系的措施,同蘇聯簽訂了一系列邊界、貿易和郵政協議,并在許多政治問題上站在蘇聯一邊。“紅色親王”達烏德的所作所為引起了西方集團的極大不安。一時間,歐美報刊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斷言阿富汗已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國王與首相在國家基本對外政策上的分歧,使得一場沖突不可避免。1963年,奉行中立的查希爾國王毫不猶豫地解除了達烏德的首相職位,任命略親西方但總體立場與國王相近的穆罕默德·優素福接任首相。同年,查希爾國王制定新憲法,規定行政權由國王任命的首相掌握,立法權屬于由兩院組成的議會。在這以后,阿富汗的國際環境有所緩和。

  然而,查希爾國王對達烏德疏于防范。1973年7月17日凌晨,喀布爾大街上一片寂靜,達烏德在一批接受過蘇聯培訓的青年軍官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由于事發突然,加上參與政變的是作戰部隊的主力,所以,政府軍和王室對此束手無策。政變部隊很快控制了局勢。3天后,蘇聯第一個承認了達烏德政權,統治阿富汗40年的查希爾王朝宣告滅亡。正在國外治病的查希爾國王隨即在羅馬宣布引退。此后,他一直蟄居在意大利。(張偉 辛媛)

  摘自:《環球時報》




世紀論壇世紀論壇>新聞報道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分類新聞查詢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