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虛構利潤7億實負債16億 銀廣夏造假案7人收審 2001年09月09日 10:52 中新網北京9月9日消息:據《財經時報》報道,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日前表示,證監會現已查明銀廣夏公司通過各種造假手段,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同時還查明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為銀廣夏公司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證監會已依法將李有強等銀廣夏事件涉嫌證券犯罪人員共7名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銀廣夏今天下午發布公告稱將于9月10日復牌,而由于實際業績連續兩年半虧損,銀廣夏將一步墮入“PT”公司行列。 -共有7人被移送司法機關 證監會發言人沒有披露具體的涉案人員究竟是哪些人。但據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此次被移送司法機關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原銀廣夏總裁、副董事長李有強(9月1日被免職),銀廣夏財務總監兼總會計師丁功民,原天津廣夏董事長董博(8月7日被免職),原天津廣夏總經理閻金岱以及深圳中天勤事務所會計師劉加榮等三人。 從2001年8月3日新聞媒體對銀廣夏1999年、2000年業績嚴重造假曝光當日起,證監會就派出了20人規模的核查組,分赴銀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銀廣夏業績造假、二級市場價格操縱等重大疑點進行調查。銀廣夏中報公布前夕,核查小組匯聚銀川,連開三天會議,最后督促銀廣夏于9月1日公布了2001年中報。 -銀廣夏負債已超過16億元 中國證監會9月6日公布的查處結果顯示:“銀廣夏公司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 據此,銀廣夏風光多時的業績神話將被連續兩年半虧損的事實所取代: 銀廣夏1999年年報公布的凈利潤1.27億元,每股收益0.51元,應調整為凈利潤-5100萬元,每股收益-0.202元;2000年年報公布的凈利潤4.17億元,每股收益0.827元,應調整為凈利潤-1.5億元,每股收益-0.297元(以上為記者估算值);加上9月1日公布的2001年中報,凈利潤-1953萬元每股收益-0.039元,已經完全構成了被PT的條件。 銀廣夏2001年中報還顯示,銀廣夏總資產22億元,負債已超過16億元。據知情者透露,這些負債中有銀行貸款15.2億元,還有銀廣夏于1999年發行的為期3年的企業債券8000萬元。此前于5月間先行停止貸款的中國工商銀行,對銀廣夏的貸款累計已達7個多億。 -銀廣夏將于下周一復牌 9月6日下午17時左右,銀廣夏公司在自己的網站上首先發布公告稱:“因本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謊報巨額利潤,導致本公司1999年度和2000年度利潤等有關信息披露失真。中國證監會的稽查結果已于9月6日公布,本公司股票將于9月10日上午9:30起復牌。” 據業內人士分析,一旦銀廣夏復牌,掌握大量籌碼的機構完全可以通過大筆賣單封住盤面,而中小投資者根本無處逃生,即使可能出現接盤,也很可能輪不到中小投資者。 因此,在銀廣夏復牌之后,仍然應徹底清查銀廣夏在二級市場操縱股價的行為,要求操縱者將在銀廣夏上已經獲得的暴利回吐,這是遭受蒙騙而購買銀廣夏股票的中小投資者最終真正可能獲得民事賠償的必要條件,也是維系市場投資者信心的關鍵所在。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