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庫爾斯克”背后的較量 2001年09月03日 10:44 繆旭弘 高興華 -庫艇中令西方垂涎的技術 庫艇總體性能方面的資料。俄羅斯為了降低潛艇噪聲而在艇體表面敷設的吸波材料以及為降低潛艇隱蔽性所采取的其他措施,都有其獨特的創新性和先進性,是西方最感興趣的情報資料。此外,俄制潛艇為加大下潛深度而在艇體局部使用價格昂貴的輕質堅硬的鈦合金的具體情況、武器系統的配備情況,以及電子、聲納、核反應堆等具體資料,也都是令西方垂涎的情報資料。 “花崗巖”遠程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該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巡航速度大于2馬赫的遠程掠海飛行反艦導彈,射程20~550千米;能夠對目標進行高速、掠海、精確攻擊,并具有相當強的抗干擾性能和極強的突防能力。即使世界上最強大的艦艇編隊面對它也幾乎束手無策。因此,該型導彈才成為美國最忌諱的航母“撒手锏”武器之一,西方國家當然是欲得之而后快。 “風暴”高速魚雷。根據有關報道,這種魚雷能突破物體在水下運動速度的傳統極限,可以在水下以航速超過100節的高速“飛行”,不僅可以用敵方來不及反應或規避的高速攻擊敵方潛艇,而且能夠反擊敵方發射的魚雷武器,性能十分先進,也被稱為水下導彈或反魚雷魚雷。因此,美國對俄羅斯先進的魚雷技術十分感興趣。正是由于庫艇帶著這些當今軍事科技前沿的核心機密,所以,在庫艇失事后及目前正在進行的打撈中,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之間,展開了一場軍事科技的保密與竊密斗爭。 -不平靜的失事海域 西方各國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此次俄羅斯最先進的巡航導彈核潛艇發生的事故,認為這是獲得俄核潛艇機密的天賜良機。俄一宣布打撈工作將由國際招標,挪威、荷蘭、美國、英國和比利時等國的公司立即表示愿參加該行動。為了能接近庫艇,西方各國展開了一場打撈爭奪戰。 俄羅斯為了保密煞費苦心,一方面對庫艇失事情況嚴格保密,實在不得已請挪威幫助打撈艇員遺體時,也一再告誡挪威潛水員,打開潛艇外殼后“不得進入潛艇”;另一方面,俄羅斯始終對庫艇失事現場進行嚴密保護,從失事、救援開始直到現在,任何人未經允許決不能進入現場。此外,俄羅斯還宣布失事海域為禁航區,北方艦隊定期通過無線電向各國重復這一信息,俄軍艦還定期在禁航區內實行“預防性爆破”,以防止不速之客進入該地區。 盡管如此,西方國家還是利用種種手段,摸清了部分情況。禁航區也不時有不速之客闖入。據報道,通過協助打撈遇難官兵遺體,西方對庫艇表面的吸聲材料、艇體鈦合金的使用情況以及艇體結構等有關情況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私自偷拍了庫艇的前艙部分內景。隨著庫艇打撈工作的進行,北約加緊了偵察活動。今年7月27上午,俄海軍參謀長科拉夫琴克上將披露說,位于打撈作業海區周圍的北約偵察船的活動趨于活躍,除一直停泊在附近的挪威海軍“瑪利亞娜”號偵察船外,又有一艘挪威海軍的聲納探測船“斯維爾德魯普”號駛近作業海區,“瑪利亞娜”號偵察船還曾一度試圖靠近庫艇沉沒海區,遭俄海軍護衛艦驅逐后方才撤離。北約的偵察活動不僅局限于海上,而且空中偵察也在進行。有一次,當科拉夫琴克上將乘坐的直升機飛臨位于作業海區的“北摩爾斯克”號反潛艦時,一架挪威海軍的直升機居然與他的座機擦身而過。由此看來,庫艇的打撈行動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為保密俄羅斯不遺余力 更迭打撈單位。庫艇失事后,負責打撈艇員遺體的是由美國哈利伯頓公司的挪威分公司、荷蘭和比利時的合營企業以及負責設計建造庫艇的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等組成的核潛艇打撈聯合體。有意思的是,據說哈利伯頓公司的最高經營負責人正是美國前國防部長切尼。然而今年5月,在確定庫艇艇體打撈計劃的過程中,俄政府突然中斷與去年參與打撈遺體行動的美國-挪威聯合公司的合同,轉而與荷蘭的瑪莫伊特起重公司和史密特國際浮舟公司簽訂了打撈協議。深入分析可以發現,俄羅斯做出這一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表面理由除了兩家公司提出的打撈時間與俄方設想完全吻合外,還在于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大起重量的地面起重機,專門起吊和運輸超大超重貨物;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為了保護軍事機密。 精心制訂打撈方案。為了保護軍事機密,俄羅斯在打撈方案的制訂上煞費苦心,盡可能地確保國家和軍事機密不外泄。由于最關鍵的艇艏部分不僅可能裝有俄方高度機密的先進高速魚雷武器,而且從遭到破壞的艇艏結構,可以找出庫艇爆炸沉沒的真正原因。因此,俄方打算把魚雷發射艙所在的整個受損嚴重的艇艏連同爆炸之后尚可能保存完好的魚雷全部鋸下來,留在海底,等待以后在沒有外國人參與的情況下,由俄羅斯自行打撈。而西方公司只負責完成艇艏部分與艇體部分的切割分離,以及將潛艇主體部分打撈起來并系到水下浮橋上。兩個核反應堆以及可能存在的24枚“花崗巖”導彈,不可能單獨切割下來,將隨潛艇主體一起,被一個大型起重機從海底吊起來。出于保密需要,俄羅斯與兩家荷蘭打撈公司達成的協議以及安排的打撈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在西方公司負責的潛艇主體部分的打撈工作中,主要負責將包括導彈艙在內的艇體用打撈鋼纜固定到浮橋上,然后在拉到離水面很近但不允許浮出水面的情況下拖到俄軍用碼頭上,等待俄羅斯方面自己在今后進行檢查。 打撈過程重兵保護。為了確保軍事機密不會在打撈過程中泄漏,俄北方艦隊派出“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烏斯基諾夫元帥”號巡洋艦、兩艘反潛艦艇、3艘救生艦、兩艘水文艦、一艘水上戰地醫院、兩艘油輪等十幾艘艦船以及海軍航空兵的5架直升機和兩架運輸機組成龐大的“混合艦隊”參與打撈工作。此外,攻擊型潛艇還將在水下進行警戒。俄北方艦隊警告說,在打撈行動過程中,如果誰敢擅闖現場,那么不管是在水下、海上,還是在空中,負責現場安全的俄潛艇、水面戰艦和空中戰機將會毫不客氣的將其擊沉、打落。 -永不停息的保密與竊密斗爭 由于核潛艇涉及國家政治、軍事方面的重大機密,在歷史上,圍繞核潛艇的失事與打撈,西方與俄羅斯(蘇聯)一直或明或暗地展開著斗爭。美國秘密打撈蘇聯核潛艇可以作為最典型的案例。 1968年3月,蘇聯太平洋艦隊的547號核潛艇駛向太平洋執行任務期間突然與指揮部失去聯系,如同石沉大海地神秘失蹤了。兩個月后,美國卻找到了失事的潛艇,美海軍和中情局花費了3.5億美元開始了世界海洋打撈史上一項最離奇、開支最大的秘密行動。打撈潛艇的工作由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的公司承擔,并以開發海底礦產的名義為掩護進行,但在行動中由于潛艇艇體折斷,美國最想得到的導彈艙和密碼艙沉入海底,占艇身長三分之一的另一部分則被打撈起來。事后盡管中情局認為應該繼續進行打撈以求獲得蘇聯潛艇的全部密碼、指揮意圖等不可多得的情報,但終因美國高層擔心美蘇關系惡化而反對繼續打撈。 從以上事實來看,盡管俄羅斯對其尖端裝備的保密措施不可謂不完善,但仍然難以阻止西方無孔不入的情報工作,圍繞此次庫艇的失事與打撈所展現出來的恐怕還只是冰山一角。(《解放軍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