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宏觀調控:中國經濟穩健運行新機制 2000年10月25日 16:46 示之 1996年3月,在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數千名全國人大代表以熱烈的掌聲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會場上那經久不息的掌聲,表達了中國人民期盼國家強盛的心聲。 五度春秋將過,“九五”計劃執行情況如何?來自國家宏觀經濟部門的信息表明,“九五”期間,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已提前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預計國民經濟年均增長8%以上,預期的經濟增長目標已經達到。 這個速度,不僅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而且經濟增長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日前在北京演講時所說:“如果要我給中國的經濟打分,那會是最高分:A。” 抑制通脹實現“軟著陸” 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轉型,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一度出現失序狀況,固定資產投資猛烈擴張,通貨膨脹迅速攀升,經濟運行出現過熱警示。面對經濟失序導致的種種亂象,中國政府果斷決策,建立宏觀調控經濟的新機制,依靠市場資源配置和調節功能,以抑制通脹為目標,從整頓金融秩序入手,通過適當從緊的貨幣政策,達到操控經濟有序運行的目的。 “九五”前期,中國以抑制通貨膨脹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通過綜合治理,國民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經濟發展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然而風云突變,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波及全球,令中國出口形勢異常嚴峻,促進經濟增長的利用外資呈現大幅下滑態勢,國內經濟結構不合理、重復建設等矛盾愈顯突出,導致許多企業開工不足,下崗職工人數空前增多,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經濟增速一度走入低谷,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趨勢。 中國經濟遇到了歷史罕見的困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需求不足的矛盾,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滑坡,1998年下半年,中國決定增發1000億元國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1999年根據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在年初安排發行500億元國債的基礎上,又增發600億元國債,專項用于重點建設和企業技術改造。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出現重大轉機后,中國預見到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再次增發600億元國債,支持經濟增長。 近三年的經濟運行結果表明,增發國債,是抑制通貨緊縮,啟動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招妙棋,體現出宏觀調控經濟的預見性、靈活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據專家測算,增發國債拉動1998年經濟增長近1.5個百分點,拉動1999年經濟增長近2個百分點。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安排的國債投資,確定了既有利于當前啟動內需,又有利于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原則。不僅保證了實現當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需要,而且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沒有陷入以往重復建設的怪圈。 [全文3647字,傳媒索稿請同中新社專稿部聯系電話:68329955—3754 3745 傳真:68316637電子信箱:ZhuanGao@mail.chinanews.com.cn]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