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勛章、石油和勃列日涅夫 2000年9月6日 14:09 勃列日涅夫是酷愛獎章和勛章的。但他是從什么時候起有這種愛好的,我沒有查到準確的日期。然而,我在一次次重返莫斯科的時候,卻發現俄羅斯的舞臺上,在說唱藝人的口中經常掛著兩個蘇聯領導人的名字,一個是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另一個就是勃列日涅夫。 這不是普通的說唱藝人,而是像彼得羅相這樣受莫斯科人、甚至俄羅斯人歡迎的首屈一指的說唱藝術家;這不是在一般的小草臺子上,而是在克里姆林宮大會堂這樣的宏偉大舞臺上。彼得羅相在臺上裝著一副臃腫不便的樣子,嘴角歪斜著,幾乎是含著口水似地在學勃列日涅夫的樣子說話:“今……天,我……代表蘇……蘇聯政府……授予您勛……章,社會主義……英……雄……勛章!”接著是滿堂大笑,觀眾們對彼得羅相的傳神動作心滿意足。 觀眾們大都是從勃列日涅夫時代生活過來的,他們親眼見過,至少在電視里見過這位領袖。想想看吧,那時的電視和報紙上,勃列日涅夫哪天不都要露幾回面。因此,彼得羅相的表演像不像生活中的勃列日涅夫,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傳神出了觀眾想象中的勃列日涅夫的形象。在觀眾眼里,當年的勃列日涅夫就該是這個樣子。 在說唱演員的口中和動作中,勃列日涅夫遭盡了埋汰。為什么蘇聯的一國之君就該是這種不堪回首的樣子呢?也許,這和勃列日涅夫執政的時代以及他在這個時代中的所作所為有關。勃列日涅夫是在1964年10月用突然召開中央全會的辦法把赫魯曉夫趕下臺的。這在蘇聯的黨內斗爭和權力之爭中是常用的手法,赫魯曉夫當年也是用這種方法把貝利亞、馬林科夫和最后一個反黨集團趕下臺的,然而赫魯曉夫對勃列日涅夫的這一招卻毫無防范,失敗得無可挽回。勃列日涅夫指責赫魯曉夫的改革是主觀臆想的行為,是失敗的,并以這種指責結束了赫魯曉夫的統治。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勃列日涅夫卻在很大程度上享受了赫魯曉夫改革的成果。后來的人可以對赫魯曉夫的改革做出萬般挑剔和指責,但他的一系列措施在蘇聯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反響:民心的順暢、思想的解放、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的繁榮卻畢竟是個事實。 有人說,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繁榮是勃列日涅夫創造的,我認為這是不確切的。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繁榮首先是繼承的繁榮,若沒有赫魯曉夫風風雨雨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不會享有一個足以發展生產力的歲月。赫魯曉夫的不幸就在于沒有等到他的改革出成果的日子,勃列日涅夫的幸運就在于他提前“接班”了。當然,勃列日涅夫也繼承了赫魯曉夫的不幸——盡管赫魯曉夫在農業上進行了那么多的改革,但蘇聯的糧食卻越來越少,市場供應越來越緊張。 勃列日涅夫的幸運主要在于碰上了一個好時候——發現并開始大量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和天然氣就是財源,是經濟持續發展和節節繁榮的基礎和保證,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列寧一執政首先想到的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就是開采石油,哪怕是將蘇維埃俄國的油氣租讓給外國人來開采也在所不惜。于是,被認為是盛產石油的車臣地區的首府格羅茲尼的名字就留在了當年有關租讓的一系列文件、法令和列寧的文章之中。然而列寧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斯大林也花了很大的力量來尋找油田,但由于戰爭等諸多因素也收效甚微。赫魯曉夫表面上是個很莽撞的人,但實際上他很懂得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他在下令全速發展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同時,要求盡快找到并開發大油田。赫魯曉夫的這些決策都留在了有關的文件上。 在赫魯曉夫的到處種玉米、熱火朝天開荒的日子里,蘇聯政府一直在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勘察油氣的產地。赫魯曉夫只領略到了一小點點石油的喜悅。那是1960年的夏天,在秋明地區烏拉伊市的孔達河畔的一口油井終于噴出了石油。而更大的、不盡的喜悅卻是留給勃列日涅夫的。1965年,秋明地區的另一個油井薩莫特洛爾油井投產,第二年,烏連戈伊天然氣田投產,龐大的秋明油田已具備全力發展的規模。僅這烏連戈伊的儲量經查明就占世界總儲量的40%!這是一筆大得、多得難以想像的財富。于是,蘇聯經濟的發展立即從死氣沉沉中蓬勃起來,歷史的車輪走出死胡同,卷進了一道勃列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軌道。 這時,勃列日涅夫六十來歲,身體健壯,精力充沛,又具有一番救國家于危亡的干勁和理想,再加上他的身邊有一批能干的實干家輔佐——柯西金掌管經濟,安德羅波夫致力內政,葛羅米柯主持外交,幾朝理論元老蘇斯洛夫給他出謀劃策,一時間國家呈現出熱氣騰騰的發展趨勢。他們把目光投在石油上,一切以油氣為重點來決策國內外大事。很快就又有了蘇爾古特等大油氣田,1974年蘇聯的第二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有3100公里通車,油氣可以沿這條鐵路線西去俄羅斯歐洲部分、東歐國家和西歐,東去太平洋。自此,西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成了在蘇聯創造奇跡的神:大量的石油運到國際市場,贏得了滾滾的財源,可以進口大量的糧食、食品和日用工業品了。于是,勃列日涅夫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降低物價,可以歡宴飲樂、歌舞升平。 這種普通勞動者的沖天干勁和輝煌業績,這種蘇聯歷史上少有的歡樂和繁榮氣氛使勃列日涅夫興奮得忘乎所以了。一些身旁的人和那些他提拔起來的官僚開始吹捧他是當今的“伊里奇”〔注:列寧姓名的全稱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勃列日涅夫姓名的全稱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這里是說他是“當今的列寧”。〕,他執政的歲月是“從伊里奇到伊里奇”的時代。勃列日涅夫再也沒有那么多的、那么大的干勁了,他沉湎于美麗的幻想之中,想把數代領導人干而未竟的事業在他的手中全部完成。于是,就有了“發達共產主義”之說。他用蘇聯人不僅生活在共產主義,而且生活在“發達共產主義”社會之中的夢境困住了正在前進的蘇聯。該論功行賞了,該歡慶歌舞了,這大概就是勃列日涅夫愛發獎章和勛章的動機。勃列日涅夫在其當政期間究竟給多少人、發了多少的獎章和勛章、已經是很難說得清楚的事了。至少他沒有少給自己發獎章和勛章,僅僅以列寧名字命名的獎他就得了三次,僅僅金星勛章他一生就得了19枚如果現在去翻看他的照片,他坐在主席臺上心滿意足,胸前總是左三枚右三枚地別著六枚獎章和勛章。 所以,在他生前,老百姓就了解他的這種癖好。只要勃列日涅夫在電視上露面,那就準和什么節日或喜慶的日子有關,那就準有什么人會得到某種獎章或勛章了。所以,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時候,老百姓就在諷刺這種短暫繁榮的經濟所造成的假象。于是,笑話百出,勃列日涅夫時期是蘇聯歷史上政治笑話迅速產生和廣為流傳的時期。笑話雖是笑話,事情并沒有真真假假,苦澀的笑里總是現狀和實情。而在所有這些笑話中,國家元首勃列日涅夫總是主角,這種異常的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70年代開始后,勃列日涅夫就不那么勤政了,似乎一心想的就是怎樣用頒發獎章和勛章的事來頌揚自己治理下的蘇聯社會。他的警衛就回憶過這么一段真事:勃列日涅夫在看電視連續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時,他的護士在一旁說,偵察員伊薩耶夫是個真實的人,現在還活著,只是被人遺忘了。勃列日涅夫馬上讓警衛去了解一下有沒有伊薩耶夫這個人,現在干什么。警衛說,不用去了解,沒有這個人,是影視劇塑造的一個藝術形象。他不相信,又給安德羅波夫打電話,安德羅波夫的回答也是沒有這個人。 勃列日涅夫本來是想給這個伊薩耶夫頒發勛章的,沒有這個人就頒發不了了。勃列日涅夫沒有辦法,但是勛章還是要頒發的。他就把一枚金星勛章獎給了扮演伊薩耶夫的演員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后來,這個吉洪諾夫就成了勃列日涅夫的紅人,他在電臺上朗讀勃列日涅夫自我吹噓的傳記——《小地》,在每逢11月7日晚上政府要人必定要參加的盛大晚會上當主持人,為勃列日涅夫歌功頌德。 在家里看電視、看電影,然后再招來他喜歡的演員,給他們頒發各種各樣的獎章和勛章就成了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的主要生活內容之一。勃列日涅夫還有一個主要的生活內容,那就是“減肥”。是的,是減肥,是我們現代生活中的這個減肥概念。 勃列日涅夫身高1.78米,濃眉大眼,年輕時是很英俊的。他一生喜好打獵,每次獵后都是大吃大喝,上臺執政的初期依然是酒肉不忌、一副放蕩不羈的派頭。于是,漸漸地胖起來了,感到自己身子沉起來了。到了70年代初期,勃列日涅夫越來越養尊處優,也就開始十分關注起自己的胖瘦來了。他開始減肥,一是再不吃肉食,二是運動——散步。整天的食物就是蔬菜、乳渣、茶,有時吃一兩個乳渣餡的餅。他一有機會就向身體不發胖的人打聽食譜,當有人告訴他早晨吃一個雞蛋一杯茶最好時,他就讓廚師上這種早餐,而以前他一天至少要吃十個雞蛋。他還時刻擔心自己發胖,在家里、辦公室里到處放著磅秤。他出門時稱一下體重,進出辦公室稱體重,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也是稱體重。體重增加了500克,愁眉苦臉起來,體重減少了500克,馬上興高采烈。他的減肥靈方就是不吃肉、少吃飯、多散步。他為什么減肥?并不是為了英俊和瀟灑。他這種權力和地位,用不著為英俊和瀟灑發愁。他真正發愁的是他的生命。他的手下對他說,您精力充沛,多500克體重沒有什么關系。這時,他會極為認真地說:“不能那樣。我聽說,心臟受不了呀。” 然而,勃列日涅夫的饕餮雖然因為擔心自己的生命而停止了下來,可它對周圍的人、對蘇聯的為官當政者的影響卻是極為深刻的。那種漫染至政府各層官員的大吃大喝之風已經是剎不住的了,并且愈演愈烈。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都要飲宴,這已經成了新的傳統。況且,勃列日涅夫并沒有想到要剎住這種風氣,他想到的只是他的生命不要因此而有所影響。有一次,他在他的私人“獵圍”——扎維多沃,見到那里的負責人盛著一大盆黑魚子醬在吃。他看著他一勺一勺地吃完,然后驚訝地說:“這可是魚子醬,不是稀飯。你怎么吃這么多?”于是,他立即下令削減他手下的工作人員的膳食費。勃列日涅夫想干什么呢?還是他的警衛隊長說得好,要是工作人員在他身旁這樣大吃大喝,他也就會禁不住想吃,那就別想減肥了。 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他的疏于“朝政”、盡情享樂、養尊處優,甚至放縱無為對蘇聯官員所產生的惡劣影響遠遠不止是在大吃大喝上的。裙帶風、官官相護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和瀆職犯罪行為發展極其迅速,像九級浪那樣卷過不停。連他的寶貝女兒加林娜也自覺地卷入了這種非社會主義的,更不用說是“發達共產主義”的丑聞中去了。 然而,勃列日涅夫對所有這一切腐敗現象都視而不見,甚至是故意裝聾賣傻。在他看來,既然石油多如流水,外匯逐年增多,那還怕什么?既然當官了,不就是苦勞和功勞都有了嗎?吃一點,拿一點,揮霍一點,貪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對那些裙帶風、官官相護風不必剎,對那些腐敗瀆職行為不必查,歌舞升平嘛,團結要緊,穩定干部隊伍要緊,因為他的權力不是建立在群眾的呼聲上的,而是建立在他欣賞的干部的團結和穩定上的。大理論家蘇斯洛夫給了他一條錦囊妙計:“干部的穩定,這是勝利的保障。”他時刻奉守這一準則。 所以,他的女兒不能受偵查,他的干部不能被查辦,他的親信不能被革職。一切以穩定為重,一切以團結為上。 安德羅波夫是管這方面的事的,管官員的升降,管官員的行為舉止。裙帶風、官官相護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和瀆職犯罪行為都歸安德羅波夫管。既然管,安德羅波夫的手中就不能不掌握大量的材料,既然有材料,就不能匿而不報。于是,他將幾件不能不報的事報告給這位總書記聽。安德羅波夫講的是有關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第一書記麥都諾夫的事。他說,由于麥都諾夫濫用職權,他治理下的地區賄賂成風,腐敗盛行。勃列日涅夫倒痛快,單刀直入地問:拿他怎么辦?安德羅波夫說得也干脆,撤職查辦,送法庭。勃列日涅夫連連搖頭說:“不能這么辦。他是一個大的黨組織的領導人。人們信任他,跟他走,而現在我們要把他送上法庭?再說,他那個區里的事情還進行得不壞嘛。我們換一個不誠實的人會把這個區的事搞壞的,先把他調到別的地方去,看看他怎么樣再說吧。”安德羅波夫當然要順著總書記的意思說,就問:把他調到哪里呢?勃列日涅夫說:“當個副部長什么的,不行嗎?” 于是,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了。貪污腐敗和瀆職犯罪的麥都諾夫反倒被說成了工作搞得不錯的干部,被調到某個同樣重要的崗位上去安安穩穩當他的官了。在勃列日涅夫時期,這樣的事層出不窮。為什么?一是,這些被查出有問題的高官大員,在政府官員這個系統中都沾親帶故。這個麥都諾夫就是勃列日涅夫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就是勃列日涅夫執政的依靠和基礎,他能動他們嗎?動了他們,不就等于是給自己挖墻角。二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麥都諾夫這樣的官和這樣的官帶關系,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是一種普遍現象,你查得了一個麥都諾夫,查得了所有的麥都諾夫嗎?你查不了。要查,你自己就得丟了官,何必呢? 所以,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后期,在這種“穩定團結”,在這種官官相護的皆大喜歡的局面下,那種因西西伯利亞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與開采而出現的繁榮景象消沉了下來,那種因獲得發展而呈現的光輝暗淡了下來,社會又逐漸地變得毫無生氣,接著就是死氣沉沉。勃列日涅夫執政的這個后期被人們形象地說成是“停滯時期”。只不過對這種“停滯”的解釋各不一樣,曾經有許多人說,是勃列日涅夫恢復了斯大林時期的政策,所以蘇聯社會才又進入“停滯”時期的。我看不是這樣。勃列日涅夫從一開始就沒有執行什么別的政策,他繼承的是斯大林時期就確立下來的建國方針。甚至赫魯曉夫也是這樣,他雖然激烈地反對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可在總的建國方針上,他仍然是“斯大林分子”。在勃列日涅夫這個人身上,不存在什么“革新的勃列日涅夫”和“保守的勃列日涅夫”之分。他執政前期的繁榮,也不是他不執行斯大林方針的結果,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始終完整如一的勃列日涅夫。蘇聯這一時期的“停滯”不是什么別的造成的,而是他治理下的腐敗現象所造成的。那張由裙帶風、官官相護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和瀆職犯罪行為所編織成的大網日益發展、日益彌漫,障住了由石油的光亮照綠照紅的土地,經濟的發展才停滯下來,社會才又灰蒙蒙一片。 人們常說機遇這個名詞,并且也常說蘇聯失去了歷史發展的機遇。但在我看來,最失去機遇的時刻卻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石油和天然氣給蘇聯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因為這個機遇而蓬勃發展起來的,美國就是這樣。這樣的機遇在蘇聯面臨困境的時候幾乎是自然來到了這片土地上。也許,由于它來得太突然、閃爍著太多的光亮,所以人們都暈頭轉向了,都陶醉在自天而降的財富、歡樂和喜慶之中了。人們只想到了要石油和天然氣、運石油和天然氣、賣石油和天然氣,而從沒有很好想到該怎樣開采這些石油和天然氣、該怎樣開發和利用這些石油和天然氣,現在怎樣,將來怎樣?似乎都沒有個底。于是,濫采濫用,濫運濫賣;于是,輸送的管道成千公里地鋪設,可質量卻成了個問題,漏油漏氣、爆炸、毒化環境,多少年來折磨著這個由富裕而貧窮下來的國家。終于,石油和天然氣成了這個國家發展的負擔: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爭吵不休、這些地區的民族紛爭不斷、居民的日益貧困和環境的日益惡化…… 最有前景的機遇曾經落在勃列日涅夫的手中,而他最終葬送了它。機遇的失落使蘇聯大大落后于世界的發展進程。這失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勃列日涅夫一手造成的,是他的“停滯”造成的。正是在他執政的時期,在蘇聯開始出現了囊括黨政各級機構、遍及全國的腐敗現象,這是他留給后任的難以治療的痼疾和遺產。蘇聯其后的解體有許多的原因,但因貪污受賄、徇私舞弊和瀆職犯罪所形成的腐敗之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在這方面,勃列日涅夫是難推其責的。 盡管勃列日涅夫英俊瀟灑過,盡管他精力充沛執政輝煌過,盡管他極力減肥保持英明的形象過,但到了老年畢竟還是糊涂了、昏庸了。所以,他越是年歲大,就越是老邁昏庸,越是老邁昏庸,就越是要用獎章和勛章來夸耀自己的功勞和國家的歌舞升平。所以,他的這種形象就留在說唱藝人的口中和表演中。當笑聲轟然而起時,演員們、觀眾們是嘲笑還是可憐這個曾經為一國之君的人呢? 勃列日涅夫和斯大林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諱疾忌醫,從不找醫生看病。所以,他的死亡也幾乎和斯大林差不多。1982年11月9日,他去自己的臥室睡覺后,誰也沒有去打攪他,連他的夫人也沒有進他的臥室。第二天早晨,當警衛們走進臥室去叫醒他時,他已經死去。沒有其他任何異常的癥狀,顯然是因為心臟血管的疾病而亡。死后,他被隆重地葬在克里姆林宮的宮墻下,這在蘇聯是最高級、最上等、最神圣的墓地。 現在,這里是禁地,只是偶爾有機會可以進去瞻仰。當我面對他的笑容可掬、英俊瀟灑的頭像時,我不禁想到他死后的一種安排——按照俄羅斯的習俗,在逝者下葬后,親人和朋友要在一起舉行一次追薦儀式。追薦勃列日涅夫的這一儀式是在莫斯科郊區的新奧加廖沃政府別墅舉行的。其后,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的追薦儀式也都是在這里進行的。新奧加廖沃成了某種不祥、傷感和悲哀的象征。具有先知意義的是,在1991年將近年終的時分,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領袖們正是在這所別墅中簽署了新的聯盟條約。可是,有誰能想到他們卻是預先為蘇聯的解體舉行了“追薦”儀式,新奧加廖沃又多了一重不祥、傷感和悲哀。(作者:聞一/摘自《重返莫斯科》)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