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看《夜宴》前,已看了不少影評和分析,電影的血腥場面和笑場心中已有底。正如馮小剛所說的,《夜宴》是女版的《哈姆雷特》,影片富有濃郁的莎士比亞風格,舞臺劇效果和戲劇張力都處理得相當不錯。
一開場無鸞戴起面具跳舞的唯美畫面,與厲帝的羽林衛誅殺無鸞的血腥場面,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突。還有無鸞與婉后首次相會,婉后冷靜的面孔充滿了壓抑的情感和悲傷;被毒殺的厲帝倒在婉后懷中,她才頓悟眼前曾讓她恨之入骨的男人,才是能趕走她寂寞的人;最后婉后稱帝,卻被吳越劍所殺,她回眸的那刻所流露的痛苦讓人難以忘懷。此刻列舉的幾個高潮情節,皆是《夜宴》的點睛之筆,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里,給人一種琴弦緊繃的感覺,仿佛隨時隨刻會砰然斷裂。所幸有了葛優救駕,不知是馮小剛想給電影增添點馮氏幽默,還是他想再煽情點,每每到了該嚴肅悲傷的情節,嚴肅的葛優說的話,總會讓觀眾連番笑場,有點畫蛇添足的嫌疑。
夜宴群臣時,青女戴起面具跳舞,唱起無鸞最愛的《越人歌》,卻因飲了毒酒而倒斃在無鸞懷中,這一幕看得人揪緊了心,誰知葛優冒出一句話:“是復仇的欲望帶他穿越了死亡之谷……”引得現場的影迷再次笑場,沖淡了影片的催淚攻勢。
由《詩經》改編而成的《越人歌》是整部電影的魂,奠定了《夜宴》寂寞的主題,歌詞與歌聲都憂傷唯美,但出現在影片中的次數太少,難以做到“催眠”觀眾的效果,因此“寂寞”的基調顯得薄弱。婉后將心中的愛人形象投射在無鸞身上,不欣賞他的軟弱和無能,相反卻對癡情的厲帝視而不見。同樣寂寞的無鸞,知道《越人歌》唱出他心中的無奈和憂傷,卻不知岸邊青睞他的青女的癡心。都是寂寞的兩個人,原本都有溫暖他們心的人,卻遲鈍地在對方死后才恍然大悟,可惜為時已晚。
也許婉后是高興被刺殺的,否則獨存她一人茍活于世,她的下場不是在寂寞中發狂,就是嗜血般利用權力與地位來自我催眠。(鄭巧云)
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