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7日電 “高檢署查黑中心”偵辦馬英九“特別費”案,據了解,目前已調閱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近八年的所有所得進行查核,不過,承辦檢察官侯寬仁仍對馬英九近年來約5000多萬元新臺幣的公益捐款有所質疑,并初步認定許多捐款用途“非屬公務”等,對此,馬英九律師團將從法理上力爭,為馬辯護。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據指出,馬英九近年來的捐款主要來自兩大部分,一是兩次市長選舉的選票補助款(約4000多萬元),二是選舉經費結余(僅200多萬元),這些約5000萬元的捐款,如都被認定是馬英九支出的公務性質捐款的話,由于金額遠超過不用發票核銷的“特別費”一千六、七百萬元,因此,本案早可沒事結案。
但據了解,承辦檢察官侯寬仁并不這樣認為,并開始遂筆刪除,其中,被刪除的內容,包括捐款對象與公務無關的部分,以及認為該款項非從“特別費”支出等。如果刪除后的捐款金額,再加上馬英九其它支出被檢方認為不足一千六、七百萬元金額時,馬英九恐被認定涉嫌侵占。
不過,司法實務界人士認為,本案尚有許多法律上的模糊空間待厘清,例如,檢察官應有“金錢代替物”的觀念,也就是鈔票是沒有記號的,只要是馬英九的錢,先支出或后支出都是馬英九支出,不能規定馬英九一定要在單一匯入“特別費”的賬戶支出,才叫做使用“特別費”。
以馬英九的捐款為例,選舉補助款等經費在法律上即是屬于馬英九的財產,馬英九把它捐出,只要是在同一年度,當然可視為是“特別費”的使用,至于使用是否適當是另一個問題,但至少沒有侵占的問題。
法界人士說,換個角度說,如果馬英九當初將約5000萬元的選舉補助款、結余等費用陸續存入和“特別費”的同一個賬戶,再支出相關捐款,是否就算是已花光“特別費”,因此,對于金錢使用的認定,必須有代替觀念才不致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