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地區快速的經濟發展,刺激了西部地區脫貧致富的迫切愿望,以至于一些地區,為了獲得短期經濟利益,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縱容污染項目上馬,從而給西部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著名環保志愿者汪永晨這幾年在西部進行實地考察時,就發現了很多類似情況。一些諸如水泥、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紛紛通過招商引資在西部落戶。而且,西部省份到東部招商時,簽約成功率最高、數量最大的,也往往是這類企業。
《中國水危機》的作者、環保咨詢專家馬軍最近制作出一個中國水污染的地圖,他憂心忡忡地說,根據他對西部多條河流的實地考察和對這些河流的數據收集,發現西部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已觸目驚心。“黃河每年廢污水排放總量已達42億立方米,比20世紀80年代多了一倍多,入黃污染物已大大超出黃河水環境的承載力,有些河段的水,已經變成了讓人恐懼的銅綠色。”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宋豫秦也對“污染西移”的問題進行過考察,他說,現在我國的西部大開發與美國100多年前的“西進運動”有類似的地方,美國在“西進運動”中,只圖眼前的經濟利益,大肆開礦采煤,對污染不加任何處理,也沒有采取任何的預防措施,結果導致了巨大的生態浩劫,后遺癥一直遺留至今。現在我國也面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在西部大開發中,如何吸取前車之鑒,避免走過去的老路。
宋豫秦認為,考慮到西部的環境容量相對較大,可以適當放寬環境尺度。“但一定要建立在嚴格的環境評估基礎上。如果不經過嚴格環評就讓企業草草上馬,造成污染后,對西部生態的破壞將是毀滅性的。”
馬軍也認為,不要抱著經濟發達了回頭再治理的幻想,“北京、上海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污染了的河流至今也沒治理好。西部在招商引資時,就應該提高環境保護的門檻,讓經濟進步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這才是健康發展的道路。”
汪永晨認為,西部在招商引資時不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尤其是農村地區居民的利益,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西部地區引進項目根本沒讓當地群眾參與進來,說搬就搬,說遷就遷,群眾完全處于弱勢。廠子建起來以后,當地群眾也無法對這些企業的污染進行監督,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深受其害。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西部出現了100多個癌癥村,大部分都是環境污染造成的結果。”
如何解決污染西遷的問題,汪永晨說,關鍵還是要改革政績評價體制。“現在提倡綠色GDP了,并且逐步引入到政績考核的體系中,這在東部實施得較好,但在西部卻缺乏這種意識。”
汪永晨認為,應在西部大力提倡用綠色GDP考核當地政府和官員的政績,因為生態的價值是無價的。讓當地政府和官員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才會有畏懼心,才會真正用心注意環境保護。
(據中國青年報;葉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