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人民日報報道,被譽為“鳥巢”的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目前主體結構已經顯現雛形。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副總工程師邱德隆博士介紹,支撐這個重達4萬多噸鋼結構的24根鋼柱,其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了一種叫做Q460的高強鋼材。該產品完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主研制,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包括“鳥巢”在內的所有北京奧運場館建設鋼材全部實現國產化,成為奧運工程建設自主創新的一個亮點。
按照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目標,北京積極落實“科技奧運”理念,把籌辦奧運與促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有關各方成立了奧科委,建立了咨詢專家庫,組織各相關領域400多名專家,為奧運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和咨詢服務。科技部特別設立了“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4年來累計投入1億多元,資助科技攻關項目60多個。目前,在北京奧運場館尤其是11個新建場館建設中,從結構設計到新型材料、從施工工藝到質量檢驗標準等各個方面,許多關鍵技術都來自自主創新,有些成果還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鳥巢”鋼材焊接的焊縫總長達30多萬米,其中現場焊接焊縫長達6萬多米。按工期要求,近一半現場鋼材焊接要在2005至2006年冬季進行。這段時間北京室外氣溫常在零攝氏度以下,而焊接一般要求在零攝氏度以上的“正溫”條件下進行。面對難題,科研人員迅速展開“負溫焊接實驗研究”,最終制定出了在零攝氏度以下的“負溫”條件下進行焊接的準確參數。目前,國家體育場建設項目已先后申請“國家體育場結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完成了一批自主創新科研成果。
奧運會場館設計既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又要體現現代建筑先進理念,這給奧運場館建設帶來很多技術難題。與“鳥巢”毗鄰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覆蓋一種叫做ETFE的膜,是目前國際上建筑面積最大、功能要求十分復雜的膜結構系統。
報道稱,這種透明的膜結構在科學利用自然光的同時,伴隨光的射入,館內溫度有時會超標。由中國自主研制的一種能反射光線的“鍍點”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科研人員將1億多個圓形“鍍點”按照不同密度分布在“水立方”屋頂和墻面上,讓太陽光根據不同需要進入室內,成功實現了光熱平衡。
在奧運場館建設中,先后形成了20多項新標準、新規范。2005年底編制完成并通過專家審查的“國家游泳中心膜結構技術規程”,成為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第一部標準。“國家體育場鋼結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等專項驗收標準的編制完成,不僅保證了奧運工程施工按計劃推進,而且為同類建筑提供了范本。(閻曉明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