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北京晨報》報道,同往年一樣,業內少不了對“黃金周”樓市的評頭論足。況且今年“五一”樓市表現的意義更為特殊。在此之前,一季度樓市銷售火熱。緊接著,央行上調貸款利率,盡管直接針對的并非是房地產行業,但在房價上漲過快的現實面前,也被認為是宏觀調控對市場發出的警示信號。業內認為,“二次調控”已成山雨欲來之勢,“二次觀望”也將隨之到來。
在此預期的引導下,業內對黃金周交易出現的傳統性萎縮給出了這樣的分析,“除市民外出旅游影響購買力外,一季度房價上漲幅度太大,市場出現了種種調控預警信號,抑制了人們的購房熱情。”甚至有聲音說,“二次觀望”已然提前到來。
事實上,一組被忽視的同比數據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今年5月1日至5月6日期間,北京全市住宅期房網上簽約總量為1170套,日均售出195套。而去年同期的數據分別是712套和119套,今年增加了6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可售總套數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若以消化率(成交/可售)計算,日均消化率高達去年同期的3.3倍。盡管新政對去年的黃金周樓市的確產生了較大影響,市場曾一度陷入觀望,成交量驟跌。但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去年降幅也僅在三成左右。因此,今年的同比六成增幅仍足以反映樓市的熱度,黃金周樓市“慘淡說”顯然不貼切。
分析 房價還將繼續上漲 追漲是理性還是沖動?
盡管樓市的持續高溫引發了不少基金經理對政策風險的擔憂,一些知名地產股近日也開始走低,但開發商對市場前途仍然顯得信心十足。
一向出言尖銳的任志強日前再放狂言,“明年的房價還會漲,漲幅將在10%~18%之間。”而令人吃驚的是,一貫反感于“房價上漲說”的購房人,心態也發生了變化。黃金周期間,一位購房人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經歷了宏觀調控,房價漲幅更大,證實了現有房價體系虛高成分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大。
“由于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房價要上漲。而隨著房地產行業誠信體系的建成,房價中的虛高成分將越來越少。事實上,購房者已經相當理性。適時選擇物有所值,價格又在自己承受范圍內的產品,不應認為是漲慌引起的購房沖動。”中坤集團總裁焦青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反思 前一輪調控未見成效 再調控應變臉
面對不斷攀升的房價和高漲的購房需求,越來越多的聲音表示出對去年宏觀調控的質疑。任志強公開表示,“消費者如果不能從宏觀調控中得到任何實惠,就說明調控得不對。”焦青認為,“當價格在市場中行不通時,市場一定會調節它。如果一味強扭,人為設置更多的門檻和壁壘,就會出現副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藩則指出,前一輪宏觀調控之所以不能“藥到病除”,關鍵在于號錯了“脈象”。董藩認為,將房價飛漲的因素歸結為“開發商哄抬房價、捂盤惜售”、“信息不對稱造成賣房壟斷”、“供給結構不合理”、“土地出讓價格上升”等不科學。“事實上,當前較高的房價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素決定的,如人多地少、人口繼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劇、經濟高速增長、城鄉收入差異嚴重、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加快、負債消費意識全面而集中形成等。這些因素綜合導致了需求膨脹,而且具有明顯的剛性。而這種局面的形成必然拉動房價不斷上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說。“控制房價過快上升的根本途徑是增加供給,減少需求。”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如果有二次調控,最應該調的不是供給而是需求,即用提高稅收和房貸利率的方式改變人們的購房欲望。
“抑制需求除了可以采用一些行政立法手段外,還應充分發揮經濟手段的調節作用。例如利用物業稅調控過度消費,超過免稅標準實行較高的累進稅率;再如強化首付的調控作用——這對市場需求的調控將會十分有效。但應考慮經濟增長的需要,試探性提高,以免造成房價和經濟增長的大波動。”董藩認為,新一輪調控的依據要強調住房保障和可持續發展,抑制投資、壓縮投資規模為主的調控思路應變臉。(楊舒萌)
“五一”黃金周成交量比較(2005年 VS 2006年)
日期(2005年)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6日 總量 日均
住宅期房可售套數 228493 228341 228190 227984 227599 227301
住宅期房簽約套數 147 99 69 107 119 171 712 119
日期(2006年)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6日 總量 日均
住宅期房可售套數 108905 112411 112267 112042 111846 111569
住宅期房簽約套數 201 130 144 225 195 275 1170 195
注:數據來源于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至截稿時,2006年5月7日的相關數據尚未公布,故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