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二日電 (李永飛 王永孝)第二炮兵某基地野外演練現場“戰火”不斷,剛剛研制開發的一批科技成果將在這次演練中通過驗收。據基地技術處處長張書龍介紹,像抓戰斗力建設那樣抓科技創新,用科研成果縮短戰斗力生成周期,這是部隊戰斗力大幅躍升的秘訣之一。
接到導演部“作戰”命令,測試分隊每名號手迅速就位,為執行任務的導彈進行射前最后“體檢”。供電、控制、通信……數十組數據檢測,成百上千個零部件測試,號手一絲不茍,忙得一頭大汗,連長耿德進手中的秒表在急速奔跑。測試結束,停表計算,時間縮短一半。耿連長顯得興奮不已:“這次測試采取的是經過優化后的操作程序,在確保武器裝備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為作戰贏得了先機,值得推廣。”
在“硝煙”那頭,幾輛裝備車剛駛出營門不遠,就遭“敵”火力攻擊,兩個車輪爆裂而導致“趴窩”。接到救援電話,裝備搶修分隊帶著剛剛研制的“某新型導彈車輪胎快速搶修專用設備”趕到現場。機械拆裝代替了手工作業,兩名戰士干了原來八個人才能完成的搶修任務。二十分鐘后,裝備車“起死回生”,搶修效率比以往提高近五倍。與此同時,警衛偽裝分隊在維修現場迅速搭建起“武器裝備待機防護設施”,利用它獨特的防紅外探測、防雷達偵察等功能,躲過“敵”機高空偵察,大大提高了導彈武器裝備野戰生存能力。
據悉,這些研究成果都是經過深入調研,針對部隊戰斗力弱項而創新開發的,加快了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 該基地著眼提高部隊戰時快速出動、機動發射和戰場生存能力,近年來研究開發的“某新型導彈模擬操作系統”、“某型導彈縮比飛行彈”等一百多項科研創新成果全部通過“戰場”檢驗,成為部隊戰斗力生成的“加速器”,其中二十五項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