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06年中國房地產業走勢尚未明朗,個人房貸市場卻已成為商業銀行大打創新牌的“角力場”:先是光大銀行、建行等扎堆上市固定利率房貸產品;繼而深圳發展銀行力推個人按揭“雙周供”業務,再掀市場波瀾。
受宏觀調控影響,國內樓市“高溫”逐步下降,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增長一度出現疲態。作為銀行最優質的貸款資產之一,個人房貸業務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逐步成為考驗銀行業務創新能力的標尺。
個人房貸市場成創新“角力場”
據央行日前發布的貨幣政策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444億元,同比少z1629億元。與此同時,個人住房貸款月度提前還款額占累收貸款額的比例卻在持續上升,商業銀行遭遇了新增房貸增速下降和提前還貸持續上升的“雙重夾擊”。
“目前,個人住房貸款仍屬優質資產,是銀行賺取存貸利差的重要來源,房貸下降必然給銀行運營帶來壓力。”山東社科院經濟專家馮群力表示,“對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而言,以業務創新應對宏觀調控,不僅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有利于改善銀行在樓市波動中的被動狀態,降低貸款風險。”
去年底,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不約而同推出各自開拓今年個人房貸市場的創新舉措:中行與8家國內房企攜手開拓“理想之家”房貸業務;而建行對無拖欠貸款本息的個人房貸,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執行下限優惠利率。
中小股份制銀行特別是一些具有外資背景的中小銀行力度更為猛烈:元旦前夕,山東首家外資參股銀行——濟南商業銀行一舉推出“還款休假”、“房產二次抵押”系列個人房貸創新業務,讓消費者輕松實現“想貸就貸、想還就還”的理財夢想;2月底,國內首家外資控股銀行深發展高調推出風行海外的個人房貸“雙周供”業務,還款方式由傳統的“每月還款”變更為“減半雙周還款”,“30年期50萬元貸款可少付利息11.5萬元”,可謂釣足消費者的胃口。
中小行施重拳與大行爭地盤
“從目前的勢頭來看,由中小股份制銀行刮起的個人房貸爭搶風來得更為猛烈。”據深發展濟南分行透露,“雙周供”個人房貸業務推出的頭3天,便有30多名消費者通過同名轉按揭方式,將自己在其他銀行辦理的房貸,轉移到深圳發展銀行來。
此前濟南商業銀行推出的系列房貸創新業務也頗富創意。“還款假期”業務適應當今個人收入變動的靈活性,客戶在部分提前還款后,可以享受最長12個月的還款“休假”。“二次抵押”業務可以實現房屋中已歸還貸款部分的再融資功能,滿足客戶經營或消費的“急”時之需,兩個月業務量就達到3000多萬元。
中小銀行爭奪個人房貸市場,并非“無風起浪”。統計顯示,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僅把持著國內60%以上的個人房貸市場份額,而且是房產商的主要貸款者,這些銀行在房貸市場上的“大行地位”早已深入人心。
馮群力分析,中小銀行在房貸業務創新上搶先出招,其目的有二,一是借此在房貸市場上搶占一席之地;二是借機樹立市場形象,為市場回暖提前夯實人心。
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統計顯示,2005年山東省6家企業共發行總額度為89億元的短期融資券,節省財務費用2.4億元。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就是銀行的收入減少了2.4億元。而按照專家預測,今年全國僅企業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就可望達到6000億元,超過去年國內金融機構全年新增貸款的1/4;考慮到即將面世的中期融資券,以傳統信貸業務為主的銀行經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馮群力說:“這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尤為明顯,因為此類銀行在優質大客戶信貸市場競爭中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因而,以個人房貸為主的零售銀行業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主攻的目標。”
樓市“僵局”下的變局預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宏觀調控已初見成效,但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產業鏈與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密切相關。因此,政府調控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希望擠壓出泡沫,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正是宏觀調控暗藏玄機,令房地產行業在樓市“僵局”中產生了變局預期。
中小銀行在“僵局”中紛紛推出房貸創新業務,不僅是為了擴大目前的市場需求,也是基于對未來市場走勢的良好預期。事實上,就在今年前兩個月,濟南商業銀行個貸業務就達到1.2億元,已經接近2005年全年個貸業務量的1/3;而個貸業務中80%以上均為房貸業務。濟南商業銀行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王玉良認為,商業銀行房貸業務重回快速增長軌道,業務創新固然功不可沒;房產市場開始回暖也是重要因素。
“武漢大學金融系教授趙何敏表示:“各大銀行紛紛推出金融創新產品,也許可以看作是個人房貸市場即將復蘇的一個信號。”(鄧衛華 孫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