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電 題:支出大單三萬八千億 中國“十一五”穩健起步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中國財政總支出將超過三萬八千三百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業、教育、科研等都已被列入重點支出保障清單。
仔細觀察預算報告就不難發現,對如此規模的財政支出大單,中國可謂“費盡心思”。
“有保有壓,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壓縮一般性開支。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
拉動經濟增長
為保證經濟增長,在投資、消費、出口上,中國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
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內基建投資總規模安排一千一百多億元,以保持政府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必要拉動作用;適時推進公務員職級工資制改革,促進公平收入分配,以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中央財政安排出口退稅指標四千兩百多億元,以保障對出口企業及時足額退稅所需資金。
加快“三農”發展
今年,僅中央預算用于“三農”的支出就達三千三百九十七億元,占中央財政總支出增量的兩成多。
同時支持農村金融等改革,采取獎勵方式,發揮“四兩撥千斤”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增加對“三農”的投入。
教育、創新“齊飛”
二00六年,中央財政對科技支出給予了重點傾斜,安排支出七百一十六億元,增長近兩成。財政部希望,通過這一政策信號更好引導全社會重視科技創新和增加科技投入。同時,還將利用稅收政策促進科技進步,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鼓勵企業引進人才,開發關鍵技術。
今、明兩年,中國將在全國農村推行免費義務教育。為此,不包括教師調整工資,中央、地方財政將分別累計新增教育支出兩千一百多億元。
支持“弱勢”群體
今年,在社會保障補助、支持就業再就業上,中央財政安排近一千八百六十億元。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歷史遺留問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公共衛生體系、困難群眾的待遇和基本生活都是財政重點關注的對象。
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國還加大了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二00六年,中央財政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將達到一千三百五十九億元,增長兩成多;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資金將達到兩百億元,增長兩成五。
除了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外,在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一些財稅政策也將相繼出臺、落實。
觀察者認為,官方此舉,意在促進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