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寧波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綜述:寧波痛失“中國梁祝之鄉”稱號
作者 白林淼
“梁祝發源地之爭”風波再起,十二月四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閃電式地授予河南汝南縣為“中國梁祝之鄉”,意味著寧波在河姆渡神鳥中國申遺“折翅”后,又將失去一張文化名片。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圍繞著梁祝的歸屬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各地都言之鑿鑿,聲稱自己是正宗嫡派,毫不相讓。為化解矛盾,兩年多前,江蘇宜興市、河南駐馬店、山東濟寧市、浙江杭州、紹興等四省六地的“梁祝”研究人員與申遺代表相聚寧波,進行了“中國梁祝申遺磋商會 ”,并達成了聯合申遺的“寧波共識”。“共識”回避了梁祝文化發源地的問題,同意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由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承擔具體申報事項,于二00六年向文化部提交全部申報材料。可事實上,六地從未放棄“自己是發源地”的觀點,各地都有一套保護方案。其中寧波因在梁祝文化的研究開發上搶占先機,又是梁祝傳說篇目最多和文物古跡“最扎實”的城市,在這場競爭中占盡天時地利,所以從一開始就成竹在胸,志在必得。
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周靜書認為,根據對寧波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本身是鄞州人,而祝英臺則是上虞人,寧波有梁祝墓,有梁祝的故居,甚至當初祝英臺從上虞坐船到寧波的碼頭渡口,當地也原樣保留著。更為關鍵的是,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凡是祭祀歷史人物,大都要建立祀廟,而目前中國惟一的梁祝廟,就在寧波鄞州區高橋鎮。
有關專家指出,寧波方面需要好好反思,為什么要等到其他地方申請到“梁祝之鄉”后有關部門才恍然大悟。今年年初,寧波“天一閣”被中國一家殺蟲劑企業搶注商標;前不久,中國申遺標志花落成都。這些事件的發生,對寧波是教訓,也是一個警告。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具有全民的意識和責任,在商業上一向精明能干、審時度勢的寧波人,也應在文化遺產保護及資源挖掘方面,顯示出商幫的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