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對于QFII來說,游戲的目的不僅僅是輸贏,他們更期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主導力量
在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兩年之后,馬丁可利資產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終于如愿以償,等來了那張期待已久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牌照。10月2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宣布,馬丁可利公司獲得QFII資格,成為30家QFII成員之一。
事實上,馬丁可利公司一直都看好中國的股市。早在2003年9月,該公司就已募集約2700萬美元資金,成立了首支海外專門投資滬深A股的基金。但這家成立于1881年、管理著174億美元的英國公司,當時并沒有獲得QFII資格,而是通過借道瑞銀(UBS)的QFII賬戶在中國進行A股投資。
此次獲得牌照之后,馬丁可利公司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門外等待投資額度的分配。
額度多多益善
此時,與馬丁可利公司同樣在焦急等待配額的,除了新近獲得QFII資格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之外,還有26家已經用完第一批配額的QFII成員。
“我們已經用完了最初的1.5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現正申請增加額度。”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中國區主管張利平向本刊記者透露。
QFII額度已達8億美元的瑞銀中國,其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更是多次高調表示,瑞銀希望下一輪能新增2億至3億美元的額度。
QFII們的普遍心態是,目前的額度難以填飽海外投資者需求巨大的胃口,在已經達到上限之后,額度依然是多多益善。
10月24日,在上海召開的“2005中國基金世界”論壇上,日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投資總裁比爾·威爾德表示,盡管近期QFII額度在原有40億美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60億美元,但若按在A股市場占2%的比例來計算,QFII應該有600億美元的額度。
“在和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深切感覺到海外投資者對于投資A股市場的濃厚興趣。現在外資持有的H股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由此看來,100億美元的QFII額度其實還是很少的。”花旗的一位研究人員說。
這種配額的需求饑渴源自外資金融機構對于中國市場的樂觀。聯合證券研究所所長吳壽康向本刊記者透露,他所接觸到的一些境外機構普遍認為,目前是投資中國股市的最佳時期。“姑且不論經過深幅調整的大盤點位,僅是一千多支A股支支含權,便是全球股市罕見的投資機遇。”吳壽康說。
“投資A股可以獲得全流通對價,但投資H股獲得對價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按平均對價10送3計算,A股價格要比H股便宜20%左右,A股市場中大型優質公司的股價其實已經和H股差不多。”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陳昌華解釋說。
富蘭克林鄧普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際投資部董事總經理Stephen H . Dover日前指出,中國的資本市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現在也許不是一個令人感到快樂的時期。但從做證券投資的角度來說,6年的新低,低迷的市道和超低的價格的確對外資非常有吸引力。“即使從技術角度看,A股市場下跌空間也比較有限。H股從2002年的低位已經升了近1倍,調整的機會肯定比A股要大。此外,有12萬億元的個人儲蓄存款做后盾,即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A股消化負面因素的能力也比H股大得多。”陳昌華說。
抄底A股
配額之爭的背后是QFII對中國股市的大抄底。盡管在過去3年里,中國股市(以A股衡量)每年跌幅逾9%,但是大型國際基金的經理們卻增持中國股票。QFII目前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主要投資方向為股票和基金。從現有資料來看,近期QFII在股票市場增倉明顯,并且在2004年間大舉增持封閉式基金逾10倍——超過四成封閉式基金的背后閃現了QFII的身影。
數據表明,去年開始,QFII大舉介入封閉式基金。54支封閉式基金中,QFII共在34支年報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現。2004年末,QFII合計持有這些基金5.323億份,同比增長8.73倍。其中四季度新進的封閉基金達到了23支。
另據有關人士透露,截至8月10日,已公布半年報的435家公司中,QFII共持有30家上市公司1.3155億股。而在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僅為8314.59萬股。目前QFII重倉A股的數量已達95支,持倉數量增幅高達159.3%。
“據我們手頭掌握的資料來看,QFII在二季度也對A股市場多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繼續追加投資或者新開倉行為。”金元證券分析師冉蘭告訴本刊。
同樣,QFII在三季報中也表現得比較活躍,共有17家機構出現在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中,其中瑞銀 (UBS)和摩根士丹利表現最為活躍,分別持有20支和13支股票,市值為8.12億元和2.57億元。
顯然,QFII的持續高漲情緒,與國內機構投資者普遍流露出的低迷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
就在馬丁可利資產管理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取得QFII牌照的10月28日,中國股市大盤再次迎來重創,上證綜指擊穿半年線和1100點整數關。
面對這種態勢,國內基金在股市中先行撤退,他們在行情轉淡的時候大肆沽空,拋售股票,包括股改公司的股票,導致市場一路下跌。但是就在這個時候,QFII們已悄然加快了布局中國股市的步伐。
分析人士認為,QFII的活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資本對國內市場未來走勢的看法,QFII可能抄國內股市大底的說法不無根據。“受長期熊市思維影響,國內機構投資者已不習慣進行冒進的左側交易(逆市交易),因此中國股市的大底也將不可避免地被不懼調整的QFII所抄。”金元證券分析師冉蘭說。
“可以說,QFII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和滲透已經無孔不入。”一位業內專家向本刊指出,當A股市場走勢尚不明朗時,QFII把大量資金投在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上,不但逃過股市一劫,還獲得不菲收益。當匯改措施明朗后,QFII又趁市場猶豫不決時,抄底遍地黃金的A股市場。
“就現狀來看,QFII是惟一清醒的中國市場投資力量。”該專家感嘆道。
逆潮流而動
“QFII在2005年的A股市場上,表現出了不同于國內投資者的投資風格。甚至有越跌越買、跌得越多買得越多的傾向。”金元證券分析師冉蘭分析說,近期,QFII“逢低”增倉的勢頭更加猛烈。除了頻頻現身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東之列,績優股票、認購股票型基金和建倉封閉式基金已經成了QFII近來熱衷購買的對象。
冉蘭分析說,QFII在行業選擇上有兩個偏好:一個是盡量找產業鏈的上游,比如一些資源類股,如山東黃金、兗州煤業、錫業股份、銅都銅業等。另一個就是盡量找產業鏈的下游,即與老百姓生活消費息息相關的一些消費概念股。
“QFII以及眾多外資之所以積極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看好中國經濟的增長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好中國眾多的人口早就成的龐大的消費市場。”冉蘭說。
值得注意的是,QFII同樣也看到了股改中的博弈機會,押寶G股(股改完成的股票)。其新增倉品種中有不少就是股改受益概念品種。比如G華靖、G申能、G中化、G龍盛、G上港等。為什么QFII會逆市而上作出這樣的投資行為?“資金來源不同,投資行為也就不同。”一位專家分析說,QFII的資金雄厚,來源比較多,有自己的資金,也有別人委托的資金。“QFII對個體公司研究并不如國內基金深,但眼光長遠,所以在市場下跌、某些周期性行業股被拋棄時,他們反而敢買。”諾安基金的一位人士說。
這種投資行為能否給其帶來真正的利益?“由于有外資股東,他們有機會接觸一些外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對中國這一新興市場有著超常的熱情,所以QFII成為這些資金的通道。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傭金,更多的額度意味著更高的傭金收入。”一位合資基金公司人士說。據悉,現階段QFII們獲取傭金的途徑有兩種,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國內市場交易賺取傭金;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的客戶希望做中國市場,他們又可以在境外市場借出股票,從而獲取雙向收入。
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QFII并未從股市賺到多少錢,只是在采取多種投資組合的策略下,也沒有賠錢。顯然,對于QFII來說,游戲的目的不僅僅是輸贏,他們更期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主導力量。
爭奪股市話語權
“QFII在積極布局,獲取中國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大的理想是奪取中國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的話語權,主導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潮流。”湘財荷銀投資總監劉青山對本刊記者說。
有分析人士指出,經過近兩年多的試點,QFII已經度過了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磨合期,正開始把市場從證券投資基金時代引入到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時代。
談到QFII的作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陳昌華說,股票市場是復雜的。QFII進來的資金雖然相對較少,但是對資本市場的間接作用則要大得多,在尋找好企業的過程中已經把一些價值理念帶進來了,“QFII主觀上會引導投資理念的變化,客觀上會促進市場兩極分化。”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則認為,如果說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理念得以確立,QFII的作用可以占到30%。
江南證券豐城投資理財部經理巫寒分析說,QFII們獲得的不僅是投資的利潤,更多的是對中國資本市場話語權的擁有。現在QFII們已經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運用國內游戲規則,去實現自己的商業利益。
事實上,QFII們在一定程度上的確開始展現其對現今中國股市的影響力。在國內投資機構普遍萎靡的時候,6月2日,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召集QFII們與代理QFII業務為數較多的中金公司等國內幾大券商赴北京開會,目的就是動員QFII們參與到股權分置改革中來。
7月11日,證監會單方面表態要增加QFII額度。同時,證監會聯合國務院再推利好組合,一是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二是擴大市場資金來源。
股市管理層對QFII的青眼有加,在某種意義上昭示了其地位。“現在很難具體判定將來QFII會有多大力量,如果其投資理念有大批資金追隨,其力量就會被放大。”湘財荷銀投資總監劉青山說。
歷史重演?
上投摩根的研究報告《國際資本亞洲市場啟示錄》表明,近15年來,QFII在亞洲各地區的股票市場上有過多次成功的投資案例,多次把握了正確的入市時點。
與韓國和中國臺灣比較,QFII的中國逆市而動,時機竟是驚人的相似。
韓國股市1992年正式實施QFII政策,之后市場進入了自1994年11月開始的連續4年的調整,期間韓國政府8次提高了QFII的額度,外資介入主導了持續一年多的大行情。
而目前,中國股市也正徘徊在8年來的低點。正當中國國內投資者為股票市場持續低迷而感到不知所措時,QFII們卻嗅到了市場的購買機會。
再來看中國臺灣。臺灣股市在上世紀90年代,因為市場壓力較大,封閉式基金出現較大比例折價。監管層不得已通過“救生艇計劃”迫使封閉式基金集中封轉開。而當時的QFII正在積極介入臺灣封閉式基金市場,通過對封轉開進程的推波助瀾,QFII獲取了大量的收益。
而如今QFII在大陸基金市場的做法,似乎可以看作是臺灣市場歷史的重演。QFII顯然是又一次看中了封閉式基金——這個A股市場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
韓國和中國臺灣的經驗也表明,QFII制度加快了證券市場制度國際化,并在10年內實現了證券市場完全對外開放。
中國的監管層顯然也在希望QFII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包括中國證監會在內的一些監管機構,始終要求擴大QFII計劃范圍,以提振股市。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潛在外國投資者群體的擴大,與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股權分置改革可使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非流通股上市銷售。其中,中央政府、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持有的非流通股,約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三分之二。
據業內人士透露,監管層支持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另一表現,是QFII“禁匯期”有望于明年年初放寬。海外投行普遍預計,QFII資金的“禁匯期”將從1年縮短至3到6個月。
救市幻影?
當QFII日益成為主導中國股市的重要力量的時候,人們開始幻想并賦予它更高的期待,比如拯救持續低迷的中國股市。
然而,盡管QFII是長線投資者的代表,但實際上,“QFII在A股市場仍然不是一個長線投資者。”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方星海說。方的職責是監管QFII投資者,他曾對QFII的操作手法進行過披露。
“資本是逐利的,QFII只為逐利而來,他們放膽投資中國,包含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等各種復雜目的。QFII不見得永遠是穩定中國市場的力量。”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強調。
“要想依賴QFII救市恐怕只是一廂情愿。”一位專家向本刊記者指出,在中國市場上,可供發掘的優質企業數量有限,難免出現QFII扎堆現象。
一個普遍的擔心是,一旦中國股市在股改后出現回暖,QFII將可能在獲利之后抽身,因為同樣的情況曾經發生在中國臺灣和韓國。因此,銀河證券專家左小蕾表示,當QFII的資金量達到100億美元時,監管層就應注意:如果大量QFII資金快進快出,會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與證監會這一方的意見相反,其他的一些監管機構一直在試圖限制QFII對國內股市的投資額度,原因是擔心這些額度可能被投機者用于賭博人民幣升值。這也是新的配額公布以來遲遲未分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國內基金公司即將試點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構想再次浮出水面。由五部委聯合制定的QDII報告已經基本完成,目前處于定稿階段,預計將在近期上報國務院。
“隨著新增60億美元的外國資金流入股票市場,監管機構也希望通過QDII計劃,抵消新增的資本流入。”Martin Currie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柯姓經理說。
“但QDII的試點,以及隨之而來的一進一出的資金之爭,將令投資者對未來走勢再添擔憂。”一位分析人士向本刊指出。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謝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