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日電 題:曾蔭權:這是你們人生路上一次難忘旅程
中新社記者 鄧卓明
今日下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與來自香港不同中學的學生舉行對話。曾蔭權在聽過同學們祖國之行匯報,分享他們對國家的真摯情懷后,顯得十分感動。他說:“能夠有機會親身體會和了解國家近年在經濟、教育及民生等多方面的迅速發展,我相信,在你們的人生路上,這是一次難忘的旅程。”
曾蔭權表示,十分羨慕在座的各位同學,這么年輕就有機會到內地交流和體驗祖國的發展。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國民教育,加深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識,培養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香港特區政府從“認知”、“情感”和“實踐”三方面入手,具體制訂國民教育的推行策略。包括在正規課程中加強國民教育的學習元素;透過舉辦比賽和分享會,介紹國家的成就;舉辦國情教育課程和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祖國等。
香港與內地發展唇齒相依。曾蔭權指出,國家今年開始實施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特別提及了香港的功能和優勢、與內地的相互作用,以及“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游、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由此可見,中央是肯定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角色。
“內地每一個城市的發展,無論與我們的地域距離是遠或是近,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既為我們帶來挑戰,亦為我們帶來無窮機遇。”曾蔭權說,面對國家迅速發展,香港的發展策略,應該是盡量爭取在“一國兩制”之下本身的優勢,主動向國家爭取特區可以作出貢獻的地方。
曾蔭權自去年六月上任行政長官以來,無論是官式訪問、或是休假與家人旅游,已先后到訪內地超過十次,包括廣東、廣西、云南等。再過幾天,他又會率領一個貿易代表團前往湖南。每次回來后,曾蔭權都對當地的發展印象深刻。“早幾個月,我去了華東,看過南京、無錫、蘇州和上海的最新情況,對于上海洋山港貨柜碼頭的發展,特別感到驚嘆。”洋山港的第一期工程在短短三年多便完成,在去年十二月開港營運,由于上海港水深不足,上海市選擇在大、小洋山島打造深水港。這列群島和大陸間必須興建一座跨海大橋相連,洋山港的第一期工程便包括興建這條差不多有十五條青馬大橋長的大橋。洋山港的發展仍進行中,可成為世界上能夠處理最多貨柜的海港。“這急速和具前瞻性的發展又與我們有甚么關連呢?這意味著上海將成為東北亞的國際航運中心,我們必須增強泛珠三角本身出口的能力,希望可與華東、華北并駕齊驅。”曾蔭權說。
曾蔭權同時指出,內地發展為香港帶來甚么機遇?在香港,資金可完全自由流通,香港亦兼備完善的金融基建和機制,內地的高速發展必帶動香港金融業同步擴大和深化,以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新的就業機會。而香港以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完善的制度,亦可協助內地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加快建設各項經濟和金融制度。
據悉,截至今年七月,共有三百五十間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單是去年就有三十七間,集資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今年上半年亦已有十六間,集資額已超過一千億元。在人才資源方面,香港可培養更多來自內地的專業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在上學年,在香港入讀專上學院的內地學生共有約四千四百名,這個數字在未來一定會繼續上升。國家實行綠色發展策略則為香港服務業和科技研發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的專業人士服務對象或客戶不再單單是七百萬香港市民,而是祖國的十三億人民!你們作為香港的新一代、未來的主人翁,認識祖國更是刻不容緩。”曾蔭權語重心長地說。
一位參加過國情教育研習班的同學談到自己的感受說:“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更深深體會到‘十三億’這個數字的威力……我明白到為何我們國家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謹慎,那并不是保守,而是要為十三億人負責任,不能拿他們的幸福來冒險”。還有同學表示,研習班令她學懂了要“知我中華,愛我中華,更要憂我中華”。曾蔭權欣慰地表示,這令他深受感動。“看到這些感受,我知道特區政府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
曾蔭權寄語香港年輕學子,加強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是一項全方位的長期工作,學生是香港播下的國民教育“種子”,前面的路仍是漫長的,但相信憑著學生們對祖國的自豪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對國情的認識,一定可以感染身邊的同學和朋輩,從而為推廣國情教育出一份力,繼續為香港和祖國的未來作貢獻。(完)